諸經佛名卷上
整理者章光池
〔題解〕
《諸經佛名》,印度大乘佛教經典。二卷。譯者不詳。
大乘佛教認為十方三世存在著無數個佛,這些佛均有救度功能。念誦他們的名稱,便可以得到這些佛的護佑,各類《佛名經》由此產生。早期出現的有些《佛名經》乃將散見於諸經中的眾多佛名匯總而成,本經亦屬此類《佛名經》,故名「諸經佛名」。
從現有材料看,《道安錄》沒有著錄該經。本經最早著錄於《出三藏集記》卷四「新集續撰失譯雜經錄第一」。僧祐在該失譯雜經錄的序中說:「祐總集眾經,遍閱群錄。新撰失譯,猶多卷部。聲實紛糅,尤難銓品。或一本數名,或一名數本。或妄加游字,以辭繁致殊;或撮半立題,以文省成異。至於書誤益惑,亂甚棼絲。故知必也正名,於斯為急矣。是以讐挍歷年,因而後定。其兩卷以上,凡二十六部,雖闕譯人,悉是全典。其一卷以還五百餘部,率抄眾經,全典蓋寡。」[1]而《諸經佛名》二卷,正是僧祐著錄的26部二卷本之一。也就是說,僧祐對本經持肯定態度。
ᅟᅟ==[1] 《大正藏》第55卷第21頁中欄。==
《出三藏集記》稱《諸經佛名》為失譯,但並沒有交代它的翻譯年代。其後法經等人所撰《眾經目錄》卷二「眾經別生」收入此經,稱「是諸經所出,既未見經本,且附斯錄」[1],也沒有說明它的年代。但費長房撰寫《歷代三寶記》時,將該經收入《歷代三寶記》卷一三之「入藏錄」,並將該經作為後漢失譯,著錄在卷四,稱「既涉年遠,故附此末」[2]。由此看來,費長房當時可能得到了該經經本,且認為該經應是後漢時譯出。
ᅟᅟ==[1] 《大正藏》第55卷第125頁中欄。==
ᅟᅟ==[2] 《大正藏》第49卷第55頁下欄。==
費長房的著錄,為後代道宣、靖邁、法佺、智昇等經錄學家所繼承。但智昇撰寫《開元釋教錄》時,未能找到這部經典。所以,智昇一方面繼承前代經錄學家的觀點,將該經典作為失譯著錄在卷一的後漢錄中,一方面又把該經著錄在卷十四的「別錄中有譯無本錄」中。所謂「有譯無本錄」,著錄的都是雖然沒有找到經本,但智昇認為應該尋訪入藏的典籍。
綜上所述,《諸經佛名》很可能出現在東晉道安之後,南北朝梁僧祐以前。但費長房判定它為後漢失譯,這一說法被後代經錄學家所繼承。由於這部典籍乃匯總諸經中佛名而成,所以曾經被經錄學家視為「別生」,雖則如此,歷代對它的真實性、權威性並無懷疑,並曾入藏。但智昇因沒有找到經本,不得不將它列入「有譯無本錄」,「冀望名賢,共垂詢訪」[3]。
ᅟᅟ==[3] 《大正藏》第55卷第626頁上欄。==
在此應該指出,智昇雖然沒有找到經本,但還是盡力對這部經典進行考訂。他提出,這部《諸經佛名》可能就是《不思議功德經》[1]。
ᅟᅟ==[1] 參見《大正藏》第55卷第483頁下欄。==
《不思議功德經》,又名《功德經》、《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早期為二卷,後來又出現四卷本,兩種卷本同時流通。最早亦為《出三藏集記》卷四所著錄,為失譯經典。但此經典從未遺失,始終收歸入藏。至今仍保存在傳統大藏經中。現以敦煌本《諸經佛名》與傳統大藏經中的《不思議功德經》相比較,可知實為兩種不同的經典。因此,智昇的上述推測是不正確的。
該經在智昇時代,未能尋本入藏,此後也再未見著錄,但幸而在敦煌藏經洞中保留一個殘本。該殘本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編號為BD06264號,首殘尾存,有尾題,作「諸經佛名卷上」。從形態看,應為5-6世紀之南北朝寫本。長3米多,存174行。存有佛名計數。按計數統計,卷上應有佛名1445個,則全經總計收入佛名3000個左右。這在當時,應該屬於規模中等的佛名經。不過,考察現存敦煌遺書本上的佛名計數及實際抄寫的佛名,偶有不符之處。如從1100佛到1200佛,應該抄寫100個佛名,實際衹抄寫50個,故敦煌本似有脫漏。
本經雖名《諸經佛名》,但沒有說明經中所列佛名的具體出處。現經中有些佛名,如「無量壽佛」,可在其他漢譯佛典及一些《佛名經》中找到;有些佛名,如「甘露山佛」,可在某些中國人撰著的佛教典籍中看到;還有些不少佛名,如「廣德夜光佛」、「具三昧身佛」則無論在漢譯佛典、還是中華佛教撰著,均找不到出處。這些佛名究竟來源於何處,尚待考證。
無論如何,在敦煌藏經洞發現了當年智昇尋本未獲的古代寫經,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遺憾的是,至今為止,衹發現BD06264號一件,因此,既無法綴成全經、全卷,亦無法作進一步的校勘、補正。雖則如此,本經的發現,對我們研究中國佛教信仰性形態的產生與演變,研究《佛名經》的形成與形態,乃至研究各種《佛名經》的嬗衍,均具有較大的價值。
現將整理本的底、校本介紹如下:
底本:BD06264號。
校本:無。
〔錄文〕
(首殘)
智□…□
□…□
師子智光佛
□…□
功德光幢[1]佛
智日幢[2]佛
月寶蓮華身佛
智雲光佛
功德光佛
普明淨月佛
莊嚴蓋妙音佛
□□□智照佛
法界慧月佛
□…□電光佛
善鼻妙香佛
□…□佛
甘露山佛
法海雷音佛
無壞智音佛
覺空電光周羅佛
月光白豪相雲佛
圓面淨慧佛
善覺智華光佛
□炎山妙德王佛
廣德夜光佛
□…□幢[1]佛
具三昧身佛
勝寶光王佛
現普智光佛
炎海門燈佛
離垢妙音王佛
無等功德佛
勝幢[2]佛
□…□臂佛
本願淨月佛
□…□實智燈佛
法上妙音佛
明淨妙德藏王佛
乘幢[3]佛
法海蓮華佛
廣解脫光佛
得淨智眼佛
悲華經
三百一佛[4]
蓮華尊佛
日月尊佛
娑羅王佛
寶藏佛
尊音王佛
不可思議功德王佛(一千一百)
寶光明佛
寶尊音王佛
無量壽佛
□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佛
善住現寶山王佛
普現佛
普賢佛
蓮華尊佛
法自在[A1]豐王佛
光明無垢竪香[A2]豐王佛
智剛吼自在相王佛
智藏尊音王佛(一千同名)
增相尊音王佛(一千同名)
善無垢尊音王佛(一千同名)
離怖畏尊音王佛(一千同名)
善無垢光尊音王佛(一千同名)
日音王佛(五百同名)
藏尊王佛(五百同名)
樂音尊王佛(五佛同名)
日光明佛(二佛同名)
龍自在佛(四佛同名)
離恐怖稱王光明佛(八佛同名)
離音光明佛(十佛同名)
音聲稱佛(八佛同名)
顯露法音佛(十一佛同名)
功德法稱王佛(九佛同名)
不可思議王佛(廿佛同名)
寶幢[1]光明尊王佛(四十佛同名)
覺知尊想王佛
不可思議意佛(七佛同名)
智藏佛
智山幢[1]佛(十五佛同名)
智海王佛(五十佛同名)
大力尊者王佛(三十佛同名)
山功德劫佛
清淨智勤佛(八十佛同名)
尊相種王佛(九十佛同名)
善智無垢雷音尊王佛(百佛同名)
勝尊大海功德山力王佛(八十佛同名)
無上菩提尊王佛(四十佛同名)
知覺山華王佛(二佛同名)
功德山知覺佛(二佛同名)
金剛師子佛(二佛同名)
持戒光明佛(二佛同名)
示現增蓋佛(二佛同名)
無量光明佛
師子遊戲佛(三佛同名)
無盡智山佛(二佛同名)
寶光明佛(二佛同名)
無垢智慧佛(二佛同名,一千二百)
智慧光明佛(九佛同名)
師子稱佛(二佛同名)
功德通王佛(二佛同名)
雨法華佛(二佛同名)
造光明佛
增蓋山王佛
出法無垢王佛
香尊王佛
無垢自佛
大寶藏佛
力無障礙王佛
自知功德力佛
衣服知足佛
得自在佛
無障礙利益佛
智慧藏佛
大山王佛
日力藏佛
求功德佛
華幢[1]枝佛
眾光明佛
無癡功德王佛
金剛上佛
日法相佛
尊音王佛
堅持金剛佛
珍寶自在王佛
堅自然幢[2]佛
山劫佛
雨娛樂佛
增益善法佛
娑羅王佛
遍滿大海功德王佛(二佛同名)
智慧和合佛
智熾佛
華眾佛
世間尊佛
憂曇鉢華幢[1]佛
法幢[2]自在王佛
旃檀王佛
善住佛
精進力佛
幢[3]等光明佛
日智步佛
海幢[4]佛
滅法稱佛
壞魔王佛
眾光明佛
出智光明佛
日慧燈佛(一千二百五十)
安隱王佛
智音佛
幢[5]攝取佛
天金剛佛
幢[6]幡莊嚴王佛
無勝智佛
善住意佛
月王佛
無勝步自在王佛
娑鄰陀王佛
師子步王佛(八十佛同名)
那羅延無勝藏佛(五十佛同名)
聚集珍寶功德佛(七十佛同名)
光明藏佛(三十佛同名)
分別星宿稱王佛(二十佛同名)
功德力娑羅王佛(二佛同名)
微妙音佛(九十佛同名)
日梵增佛
提頭賴吒王佛
蓮華香釋稱尊王佛(千佛同名)
光明熾諸王佛(六十佛同名)
蓮華香力增佛(三十佛同名)
無量功德大海智佛(二佛同名)
閻浮陰佛
功德山幢[1]佛(一百三佛同名)
師子相佛
龍雷尊華光明王佛(一百一佛同名)
善趣種無我甘露功德王劫佛
離法智龍王解脫覺世界海眼王佛(千佛同名)
阿閦佛
金華佛
龍自在尊音王佛
寶山佛
日華佛
火香王佛
須曼那佛
持戒王佛
善持自佛
梵增益佛
閻浮影佛
富樓那佛
勝妙佛
寶山佛
海藏佛
那羅延佛
尸棄佛
南無尼佛
覺尊佛
憍陳如佛
師子力佛
智幢[1]佛
佛音聲佛
尊勝佛
離世尊佛
利益佛
智光明佛
師子尊佛
寂靜智佛
難陀佛
尼拘羅王佛
金色目佛
得自在佛
樂佛
寶勝佛
善目佛
梵善樂佛
梵仙佛
梵音佛
法月佛
示現義佛
稱樂佛
稱增益佛
端嚴佛
善香佛
眼勝佛
善觀佛
攝取義佛
善意願佛
勝慧佛
金幢佛
善目佛
天泓佛
淨飯佛
善見佛
毘琉璃幢[2]佛
毘樓博叉佛
梵音佛
功德成就佛
有功德淨佛
寶光明佛
摩尼珠佛
釋迦文手佛
音尊王佛
智和合佛
勝尊佛
成華佛
善華佛
無怒佛
日藏佛
尊樂佛一千三百五十
日明佛
龍得佛
金剛光明佛
稱王佛
虎光明佛
相光明佛
那尼輪佛
智成就佛
香王佛
娑羅王那羅延藏佛
火藏佛
無垢燈出王佛
寶蓋增光明佛
毘婆尸婆
尸棄佛
毘沙婆佛
金山王佛
拘留孫佛
伽那迦牟尼佛
迦葉佛
彌勒佛
師子佛
光明佛
堅音佛
快樂尊佛
導師佛
愛清淨佛
那羅延勝業佛
樓至佛
寶月佛
師子吼相尊王佛
諸攝根淨目佛
世間尊王佛
離恐怖圍繞音佛
華敷日王佛
火光明佛
寶蓋光明佛
世間光明佛
智華無垢竪菩提尊王佛
百功德佛
破煩惱光明佛
斷愛王佛
日藏光明佛
不思議日光明佛
勝日光明佛
香蓮華佛
無垢功德光明王佛
日藏佛
樂自在音光明佛
智日佛一千四百
龍自在佛
金剛稱佛
光明佛
日藏佛
自在稱佛
不可思議王佛
大功德藏
佛光明音相佛
安和自在見山王佛
知像佛
眼淨無垢佛
無憂功德佛
法自在師子遊戲佛
道自在娑羅王佛
師子吼王佛
八臂勝雷佛
珍寶藏功德吼佛
火藏佛
星宿稱佛
功德力娑羅王佛
妙音自在佛
娑羅勝毘婆王佛
光明自在佛
妙音自在佛
寶掌龍王佛
雨音自在法月光明佛
寶山佛
勝光無憂僧音智藏佛
稱黃佛
遍藏佛
梵華佛
勢進佛
法燈勇佛
勝音山佛
稱音王佛
梵音王佛
離熱惱增毘沙門娑羅王佛
壞諸魔佛
娑羅王佛
大力光明佛
蓮華增佛
旃檀佛
彌樓王佛
堅沉水佛
火智大力佛
ᅟᅟ==[1]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2]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1]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2]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3]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4] 「三百一佛」,原文如此,疑有訛誤。==
ᅟᅟ==[A1] 豐【CB】,豊【藏外】==
ᅟᅟ==[A2] 豐【CB】,豊【藏外】==
ᅟᅟ==[1]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1]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1]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2]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1]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2]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3]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4]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5]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6]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1]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1]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ᅟᅟ==[2] 「幢」,底本作「憧」,據文意改。==
諸經佛名卷上
〔錄文完〕
(方廣錩修改審定)
#----------------------------------------------------------------------
#【經文資訊】藏外佛教文獻 第 10 冊 No. 80 諸經佛名卷上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藏外佛教文獻」所編輯
#【原始資料】方廣錩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