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佛名經(二十卷本)
整理者 張麗 張磊
〔題解〕
《佛說佛名經》,中國人編撰佛教經典。二十卷。作者不詳。
本文獻未為我國歷代經錄所著錄,也未為歷代大藏經所收。根據目前掌握的材料,它僅保存在敦煌遺書中,卷十六亡佚,共存十九卷。
本文獻在隋代流行的三寶崇拜思想的影響下產生,故每卷依照三寶次第,依次禮拜佛、法、僧三寶,然後為懺悔文,最後分段摘抄《大乘蓮華寶達菩薩問答報應沙門經》。反映了三寶崇拜與禮懺思想相結合的信仰形態。
從形成淵源看,本文獻的前十八卷佛名部分,主要承襲元魏菩提留支譯十二卷本《佛名經》而來。故可以依據十二卷本《佛名經》補足本文獻相關的缺失經文,甚至可以依據十二卷本《佛名經》,區分本文獻諸卷之起訖。後兩卷佛名部分,則大抵承襲《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及其他材料而成。該文獻產生後,又對十六卷本《佛名經》的形成給與一定的影響。
如不加特別說明,校記中「《大正藏》本」均指《大正藏》本十二卷《佛名經》。
為便於與其他卷本的《佛名經》核對,《藏外佛教文獻》整理時,為二十卷本《佛名經》逐一加上行號。
本文獻篇幅較大,《藏外佛教文獻》將分輯逐步發表全部整理本。有關整理說明及工作情況,將在該經全文發表之後一併公佈。
今將本文獻底校本情況介紹如下: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底本:斯6511號。
校本:甲本:北敦07484號。
佛說佛名經卷第二底本:北敦02056號。
校本:甲本:北敦02449號。
乙本:北敦04828號。
佛說佛名經卷第三底本:北敦00172號。
校本:甲本:北敦01457號+北敦01672號。
佛說佛名經卷第四底本:斯01628號。
校本:甲本:北敦13614號。
乙本:斯03114號。
丙本:斯00577號。
丁本:北敦03828號。
戊本:斯00240號。
〔錄文〕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四眾圍遶,及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汝當諦聽!我為汝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諸佛名者,是人現世安隱,遠離諸難,及消滅諸罪,未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消滅諸罪,當淨洗浴,著新淨衣,長跪合掌,而作是言:
南無東方阿閦佛。
南無火光佛。
南無靈目佛。
南無無畏佛。
南無不可思議佛。
南無燈王佛。
南無放光佛。
南無光明莊嚴佛。
南無大勝佛。
南無成就大事佛。
南無實見佛。
南無堅王花佛。
歸命東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南方普滿佛。
南無威王佛。
南無住持疾行佛。
南無黠慧佛。
南無稱聲佛。
南無不厭見身佛。
南無師子聲佛。
南無不空見佛。
南無起行佛。
南無一切行清淨佛。
南無莊嚴王佛。
南無大山王佛。
歸命南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西方無量壽佛。
南無師子佛。
南無香積王[1]佛[2]。
南無香手佛[3]。
南無奮[4]迅佛。
南無[5]虛空藏佛[6]。
南無寶[A1]幢[7]佛。
南無清淨眼佛。
南無樂莊嚴[8]佛。
南無寶山佛。
南無光王佛。
南無善寂智慧月聲自在王佛[9]。
ᅟᅟ==[1]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南無香積王」(第3行到第30行),底、甲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上欄。==
ᅟᅟ==[2] 「佛」,底本自此始。==
ᅟᅟ==[3] 「南無香手佛」,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上欄。==
ᅟᅟ==[4] 「奮」,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上欄。==
ᅟᅟ==[5] 「南無」,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上欄。==
ᅟᅟ==[6] 「佛」,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ᅟᅟ==[A1] 幢【CB】,憧【藏外】==
ᅟᅟ==[7] 「憧」,《大正藏》本作「幢」。下同。==
ᅟᅟ==[8] 「嚴」,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ᅟᅟ==[9] 「南無善寂智慧月聲自在王佛」,《大正藏》本作「南無月出光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歸命西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1]佛。
ᅟᅟ==[1] 「諸」,《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但據《大正藏》校記,宋、元、明、宮本有「諸」。下同。==
南無北方難勝佛。
南無月光佛[2]。
南無金色王佛。
南無月色旃檀佛。
南無普眼見佛。
南無普照眼見佛。
南無輪手佛。
南無無垢佛。
ᅟᅟ==[2] 「佛」,《大正藏》本作「佛。南無旃檀佛。南無自在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歸命北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3]佛。
ᅟᅟ==[3] 「諸」,《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南無東南方持[4]地佛。
南無自在佛。
南無法自在佛。
南無法慧佛。
南無法思佛。
南無常法[5]慧佛。
南無常樂佛。
南無善思惟[6]佛。
南無善住佛。
南無善臂佛。
ᅟᅟ==[4] 「持」,《大正藏》本作「治」。==
ᅟᅟ==[5] 「法」,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ᅟᅟ==[6] 「思惟」,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歸命東南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7]佛。
ᅟᅟ==[7] 「諸」,《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南無西南方那羅延佛。
南無龍王德佛。
南無寶聲佛。
南無地自在佛。
南無人王佛。
南無妙聲佛。
南無黠慧佛。
南無妙香聲[1]佛。
南無天王佛。
南無常清淨眼佛。
ᅟᅟ==[1] 「聲」,《大正藏》本作「華」。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歸命西南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2]佛。
ᅟᅟ==[2] 「諸」,《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南無西北方月光面佛。
南無月光佛。
南無月[A2]幢佛。
南無勇猛佛。
南無旃檀佛。
南無自在佛[3]。
南無日光面佛。
南無日藏佛。
南無日光莊嚴佛。
南無華[4]身佛。
南無波頭摩藏佛。
南無波頭摩鬚佛。
南無師子聲王佛。
南無阿彌陀仙佛[5]。
ᅟᅟ==[A2] 幢【CB】,憧【藏外】==
ᅟᅟ==[3] 「南無旃檀佛。南無自在佛」,《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ᅟᅟ==[4] 「華」,《大正藏》本作「花」,此處「華」、「花」相通,故正作「華」。下同。==
ᅟᅟ==[5] 「南無阿彌陀仙佛」,《大正藏》本作「南無善住意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歸命西北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6]佛。
ᅟᅟ==[6] 「諸」,《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中欄。==
南無東北方寂諸根佛。
南無寂滅佛。
南無大將佛。
南無淨勝佛。
南無淨妙聲佛。
南無淨天供養佛。
南無善化佛。
南無化佛。
南無善意佛。
南無善意住持佛。
歸命東北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1]佛。
ᅟᅟ==[1] 「諸」,《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下欄。==
南無下方實行佛。
南無疾行佛。
南無黠慧佛。
南無堅固王佛。
南無金剛齊佛。
南無師子佛。
南無奮迅佛。
南無如實住佛。
南無功德[2]佛。
南無功德得佛。
南無善安樂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3]。
ᅟᅟ==[2] 「功德」,《大正藏》本作「成功德」。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下欄。==
ᅟᅟ==[3] 「南無釋迦牟尼佛」,《大正藏》本作「南無天金剛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下欄。==
歸命下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4]佛。
ᅟᅟ==[4] 「諸」,《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下欄。==
南無上方無量勝佛。
南無雲王佛。
南無雲功德佛。
南無無量稱名佛。
南無聞身王佛。
南無大功德佛。
南無大須彌佛。
南無降伏魔王佛。
歸命上方如是等無量無邊諸[5]佛。
ᅟᅟ==[5] 「諸」,《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下欄。==
南無未來普賢佛。
南無彌勒佛。
南無觀世自在佛。
南無得大勢至佛。
南無虛空藏佛。
南無無垢稱佛。
南無成就義佛。
南無實聲佛。
南無大海佛。
南無無盡意佛。
歸命未來如是等無量無邊諸[1]佛。
ᅟᅟ==[1] 「諸」,《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下欄。==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諸佛名,現世安隱,遠離諸難,及消滅諸罪,未來畢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無垢光佛。
南無樂莊嚴思惟佛。
南無無垢月幢稱佛。
南無華[2]佛。
南無火光佛。
南無寶上佛。
南無無畏觀佛。
南無遠離諸畏驚怖佛。
南無師子奮迅力佛。
南無金光明王佛。
ᅟᅟ==[2] 「華」,《大正藏》本作「華光」。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下欄。==
若善男子、善女人十日讀誦思惟是佛名,必得[3]遠離一切業障。
ᅟᅟ==[3] 「得」,《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下欄。==
南無一切同名佛[4]。
南無日龍奮迅二佛。
南無一切同名日龍奮迅佛。
南無六十功德寶佛。
南無一切同名功德寶佛。
南無十二[5]毘留羅佛。
南無一切同名毘留羅佛。
南無八萬四千名自在幢佛。
南無一切同名自在幢佛。
南無三百大幢佛。
南無一切同名大幢佛。
南無五百淨聲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淨聲王佛。
南無五百波頭摩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波頭摩王佛。
南無五百日聲佛。
南無一切同名日聲佛。
南無五百樂自在聲佛。
南無一切同名樂自在聲佛。
南無五百日佛。
南無一切同名日佛。
南無五百普光佛。
南無一切同名普光佛。
南無五百波頭摩上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波頭摩上王佛。
南無七百法光莊嚴佛。
南無一切同名法光莊嚴佛。
南無千法莊嚴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法莊嚴王佛。
南無千八百稱聲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稱聲王佛。
南無三萬散華佛。
南無一切同名散華佛。
南無三萬三百稱聲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稱聲王佛。
南無八萬四千阿難陀佛。
南無一切同名阿難陀佛。
南無千八百寂滅佛。
南無一切同名寂滅佛。
南無五百歡喜佛。
南無一切同名歡喜佛。
南無五百威德佛。
南無一切同名威德佛。
南無五百上威德佛。
南無一切同名上威德佛。
南無五百日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日王佛。
南無千雲雷聲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雲雷聲王佛。
南無千日熾自在聲佛。
南無一切同名日熾自在聲佛。
南無千離垢聲自在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離垢聲自在王佛。
南無千勢自在聲佛。
南無一切同名勢自在聲佛。
南無千功德蓋幢安隱自在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功德蓋安隱自在王佛。
南無千閻浮檀佛。
南無一切同名閻浮檀佛。
南無千無垢聲自在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無垢聲自在王佛。
南無千遠離諸怖聲自在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遠離諸怖聲自在王佛。
南無二千拘[1]隣佛。
南無一切同名拘[2]隣佛。
南無二千寶幢佛。
南無一切同名寶幢佛。
南無八千[3]堅精進佛。
南無一切同名堅精進佛。
南無八千威德佛。
南無一切同名威德佛。
南無八千燃[4]燈佛。
南無一切同名燃燈佛。
南無十千迦葉佛。
南無一切同名迦葉佛。
南無十千清淨面蓮華香積佛。
南無一切同名清淨面蓮華香積佛。
南無十千莊嚴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莊嚴王佛。
南無十千星宿佛。
南無一切同名星宿佛。
南無一萬八千莎羅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莎羅王佛。
南無一萬八千莎羅自在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莎羅自在王佛。
南無一萬八千普護佛。
南無一切同名普護佛。
南無四萬願莊嚴佛。
南無一切同名願莊嚴佛。
南無三千毘盧舍那佛。
南無一切同名毘[1]盧舍那佛。
南無三千放光佛。
南無一切同名放光佛。
南無三千釋迦牟尼佛。
南無一切同名釋迦牟尼佛。
南無三萬日月太白佛。
南無一切同名日月太白佛。
南無六萬波頭摩上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波頭摩上王佛。
南無六萬能令眾生離諸見佛。
南無一切同名能令眾生離諸見佛。
南無六十百千萬成就義見佛。
南無一切同名成就義見佛。
南無無量百千萬名不可勝佛。
南無一切同名不可勝佛。
南無二億拘隣佛。
南無一切同名拘隣佛。
南無三億弗沙佛。
南無一切同名弗沙佛。
南無六十億大莊嚴佛。
南無一切同名大莊嚴佛。
南無八十億實體法決定佛。
南無一切同名實體法決定佛。
南無六十億莎羅自在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莎羅自在[1]王佛。
南無八十[1]億實體法決定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實體法決定王[2]佛。
南無八十[3]億日月燈明佛。
南無一切同名日月燈明佛。
南無百億決定光明佛。
南無一切同名決定光明佛。
南無二十億日月燈明佛。
南無一切同名日月燈明佛。
南無二十億妙聲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妙聲王佛。
南無二十百億雲自在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雲自在王佛。
南無三十億釋迦牟尼佛。
南無一切同名釋迦牟尼佛。
南無二十億千怖畏聲王佛。
南無一切同名怖畏聲王佛。
南無四十億那由他妙聲佛。
南無一切同名妙聲佛。
南無億千樂莊嚴佛。
南無一切同名樂莊嚴佛。
南無億那由他百千覺華佛。
南無一切同名覺華佛。
南無六十頻婆羅遠離怖[1]畏佛[2]。
南無一切同名遠離[3]怖畏佛。[4]
南無須彌[5]微塵數一切功德山王勝名佛。
南無一切同名功德山王勝名佛。
南無十佛國土不可說億那由他微塵數普賢佛。
南無一切同名普賢佛。
南無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南無旃檀遠離諸煩惱藏佛。
南無功德[6]奮迅佛。
南無勝奮迅佛。
南無修寂靜佛。
南無上寂靜佛。
南無住虛空佛。
南無降伏諸魔怨佛。
南無百寶佛。
南無難勝光佛。
南無自在作佛。
南無日作佛[7]。
南無無垢光佛。
南無自在觀佛。
南無金光明師子奮迅佛[1]。
南無無垢威德佛。
南無觀自在佛[2]。
南無金光明師子奮迅佛。
南無無量光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靜去佛。
南無寂靜上佛。三百[3]。
南無普光明積上功德王佛。
南無普現見佛。
南無金剛功德佛。
南無不動佛。
南無普賢佛。
南無普照佛。
南無實[4]法上決定佛。
南無無畏王佛。
南無無垢光佛[5]。
南無樂說莊嚴思惟佛。
南無無垢月幢[6]稱佛。
南無拘蘇摩莊嚴光明作佛[7]。
南無出火佛。
南無寶上佛。
南無無畏觀佛。
南無師子奮迅力佛[8]。
南無遠離怖畏[1]毛竪稱佛。
南無金剛牟尼佛。
南無飲甘露佛。
南無金剛王[2]佛。
南無善見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難勝佛。
南無阿閦佛。
南無盧舍那[3]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尼彌佛。
南無寶光炎佛。
南無彌留佛。
南無自在佛。
南無阿彌陀佛[4]。
南無寶精進月光莊嚴威德聲自在王佛。
南無遠離一切諸畏煩惱上功德佛。
南無初發心念斷疑發解斷煩惱佛。
南無斷諸煩惱闇三昧上王佛[5]。
南無寶炎佛。
南無大炎積佛。
南無旃檀佛。
南無手上王佛。
南無寶上佛。
南無善住智慧王無障佛。
南無火光慧藏[6]昏闇佛。
南無象增上佛。
南無截金剛佛。
南無天王佛。
南無一切義上王佛。
南無三昧喻佛。
南無念王佛。
南無光明觀佛。
南無一切所依王佛。
南無善護意[1]王佛。
南無發趣速自在王佛。
南無寶炎佛。
南無積大炎佛。
南無旃檀香佛。
南無手上王佛。
南無寶上佛。
南無善住慧王無障佛。
南無大智意佛。
南無寶藏佛。
南無放炎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多羅住佛。
南無智來佛。
南無能聖佛。
南無過一切憂惱王佛。
南無一切功德莊嚴佛。
南無成就一切義佛。
南無無畏王佛。
南無一切眾生導師佛[2]。
南無著[3]蓋佛。
南無寶蓋佛。
南無旃檀香佛。
南無旃檀勝佛。
南無須彌聚佛。
南無寶光明佛。
南無堅固王佛。
南無淨功德佛。
南無清淨眼佛。
南無無畏佛。
南無遠離諸畏佛。
南無成就積佛。
南無寶勝佛。
南無山王佛。
南無轉女根佛。
南無無量行佛。
南無最勝光明佛。
南無羅網光明幢佛。
南無因王佛[1]。
南無稱光明佛。
南無蓋高[2]佛[3]。
南無明彌留佛。
南無光明輪佛[4]。
南無不動光觀自在無量命尼彌寶炎彌留金剛佛。
南無火奮迅通佛。
南無善寂慧月聲自在王佛。
南無清淨月輪佛。
南無住阿僧祇精進功德佛。
南無無盡意佛。
南無寶幢佛。
南無光明無垢藏佛。
南無火奮迅通佛。
南無雲普護佛。
南無師子奮迅通佛。
南無彌留上王佛。
南無智慧來佛。
南無護妙法幢佛。
南無金光明師子奮迅[5]佛。
南無普照積上功德王佛。
南無善住如意積王佛。
南無普現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無量光佛。
南無放炎佛。
南無無[1]旃檀香佛。
南無無垢慧深聲王佛。
南無斷一切障佛。
南無無量光明佛。
南無作功德佛。
南無普香上佛。
南無不可勝奮迅聲[2]佛。
南無降伏憍慢佛。
南無毘婆尸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成就一切義佛。
南無能作無畏佛。
南無寂靜王佛。
南無阿閦佛。
南無盧至佛。
南無阿彌多佛。
南無尼彌佛。
南無住法佛。
南無寶炎佛。
南無彌留佛。
南無金剛佛。
南無持法佛。
南無勇猛法佛。
南無妙法光明佛。
南無法月面佛。
南無[3]住法佛。
南無法幢佛。
南無法威德佛。
南無法自在佛。
南無善持[1]法佛。
南無法寂佛。
南無善智力佛。
南無彌勒等無量佛。
南無毘婆尸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照佛。
南無勝色佛。
南無樂意佛。
南無大導師佛。
南無大聖天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樹提佛。
南無慈他佛。
南無毘盧遮那佛。
南無旃檀佛。
南無具足佛。
南無化[2]佛。
南無善化佛。
南無世自在佛。
南無人自在佛。
南無摩醯那自在佛。
南無勝自在佛。
南無十力自在佛。
南無毘頭羅佛。
南無離諸畏佛。
南無離諸憂佛。
南無能破諸邪佛。
南無散諸邪佛。
南無破異意佛。
南無智慧嶽佛。
南無寶嶽佛。
南無彌留嶽佛。
南無降魔佛。
南無善纔佛。
南無堅纔佛。
南無堅奮迅佛。
南無堅精進佛。
南無堅莎羅佛。
南無堅心佛。
南無堅[1]勇猛破陣[2]佛。
南無破諍佛。
南無[3]實體佛。
南無曇無竭佛。
南無尼尸陀佛。
南無波羅[4]堅佛。
南無普光佛。
南無普賢佛。
南無勝海佛。
南無功德海佛。
南無法海佛[5]。
ᅟᅟ==[4] 「佛」,《大正藏》本作「佛。所謂」。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下欄。==
ᅟᅟ==[5] 「十二」,《大正藏》本作「六十二」。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上欄。==
ᅟᅟ==[1] 「拘」,《大正藏》本作「駒」。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中欄。==
ᅟᅟ==[2] 「拘」,《大正藏》本作「駒」。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中欄。==
ᅟᅟ==[3] 「千」,底本作「萬千」,據《大正藏》本刪。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中欄。==
ᅟᅟ==[4] 「燃」,底本作「然」,據文意改。下同。==
ᅟᅟ==[1] 「毘」,底本無,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中欄。==
ᅟᅟ==[1] 「在」,甲本自此始。==
ᅟᅟ==[1] 「八十」,《大正藏》本作「十八」。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下欄。==
ᅟᅟ==[2] 「王」,甲本無。==
ᅟᅟ==[3] 「八十」,《大正藏》本作「十八」。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下欄。==
ᅟᅟ==[1] 「怖」,《大正藏》本作「諸怖」。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下欄。==
ᅟᅟ==[2] 「南無六十頻婆羅遠離怖畏佛」,甲本無。==
ᅟᅟ==[3] 「離」,甲本作「離諸」。==
ᅟᅟ==[4] 「佛。」,甲本作「佛。南無十六頻婆羅遠離怖畏佛。」==
ᅟᅟ==[5] 「須彌」,《大正藏》本作「須彌山」。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下欄。==
ᅟᅟ==[6] 「德」,底本無。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5頁下欄。==
ᅟᅟ==[7] 「南無自在作佛。南無日作佛」,底本作「南無日作佛。南無自在作佛」,據甲本、《大正藏》本改。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上欄。==
ᅟᅟ==[1] 「南無金光明師子奮迅佛」,底本無,甲本作「南無金明師子奮迅佛」,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上欄。==
ᅟᅟ==[2] 「佛」,《大正藏》本作「佛。南無金光普曜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上欄。==
ᅟᅟ==[3] 「三百」,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4] 「實」,甲本作「寶」。==
ᅟᅟ==[5] 「南無無垢光佛」,底本無,據甲本補。《大正藏》本作「南無無垢王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上欄。==
ᅟᅟ==[6] 「幢」,甲本作「億」。==
ᅟᅟ==[7] 「佛」,底本作「佛。南無無垢光佛」,據甲本刪。==
ᅟᅟ==[8] 「南無無畏觀佛。南無師子奮迅力佛」,底本作「南無師子奮迅力佛。南無無畏觀佛」,據甲本、《大正藏》本改。==
ᅟᅟ==[1] 「畏」,底本無,據甲本、《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上欄。甲本至此止。==
ᅟᅟ==[2] 「王」,《大正藏》本作「光王」。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上欄。==
ᅟᅟ==[3] 「那」,底本無,據《大正藏》本校記補。參見第14卷第116頁校記。==
ᅟᅟ==[4] 「南無阿彌陀佛」,《大正藏》本無。==
ᅟᅟ==[5] 「佛」,《大正藏》本作「佛。南無金剛堅強消伏壞散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上欄。==
ᅟᅟ==[6] 「藏」,《大正藏》本作「滅」。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上欄。==
ᅟᅟ==[1] 「意」,《大正藏》本作「幢」。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中欄。==
ᅟᅟ==[2]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南無一切眾生導師佛」(第3行到第290行上),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一,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4頁上欄~第116頁中欄。==
ᅟᅟ==[3] 「著」,《大正藏》本作「香」。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8頁中欄。==
ᅟᅟ==[1] 南無著蓋佛……南無因王佛」(第290行下到第299行下),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三,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8頁中欄。==
ᅟᅟ==[2] 「蓋高」,《大正藏》本作「高蓋」。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8頁中欄。==
ᅟᅟ==[3] 「南無稱光明佛。南無蓋高佛」(第300行),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三,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8頁中欄。==
ᅟᅟ==[4] 「南無明彌留佛。南無光明輪佛」(第301行),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三,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8頁中欄。==
ᅟᅟ==[5] 「迅」,《大正藏》本作「迅王」。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中欄。==
ᅟᅟ==[1] 「無」,《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中欄。==
ᅟᅟ==[2] 「聲」,《大正藏》本作「聲王」。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中欄。==
ᅟᅟ==[3] 「無」,《大正藏》本作「無安」。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下欄。==
ᅟᅟ==[1] 「持」,《大正藏》本作「住」。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下欄。==
ᅟᅟ==[2] 「化」,《大正藏》本作「化現」。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下欄。==
ᅟᅟ==[1] 「堅」,《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下欄。==
ᅟᅟ==[2] 「陣」,《大正藏》本作「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下欄。==
ᅟᅟ==[3] 「南無」,底本無,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下欄。==
ᅟᅟ==[4] 「羅」,《大正藏》本作「羅羅」。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7頁上欄。==
ᅟᅟ==[5] 「南無不動光觀自在無量命尼彌寶炎彌留金剛佛……南無法海佛」(第302行到第361行),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一,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6頁中欄~第117頁上欄。==
次禮十二部經、般若海藏。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南無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南無光讚般若波羅蜜經。
南無道行般若波羅蜜經。
南無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
南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南無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南無文殊般若波羅蜜經。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南無大般涅槃經。
次禮諸大菩薩摩訶薩眾。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文殊師利[1]菩薩。
南無無垢稱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虛空藏菩薩[2]。
ᅟᅟ==[1] 「利」,底本無,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45頁中欄。==
ᅟᅟ==[2] 「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虛空藏菩薩」(第374行到第376行),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六,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45頁中欄。==
從次已上四百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香象菩薩。
南無大香象菩薩。
南無藥王菩薩。
南無藥上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3]。
ᅟᅟ==[3]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金剛藏菩薩」(第378行到第381行),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六,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45頁中欄。==
次禮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阿利多辟支佛。
南無婆梨多辟支佛。
南無多伽樓辟支佛。
南無稱辟支佛。
南無見辟支佛[4]。
南無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過、現、未來三世諸佛。
ᅟᅟ==[4] 「南無阿利多辟支佛……南無見辟支佛」(第383行到第385行),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六,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45頁中欄。==
歸命懺悔。
夫欲禮懺,必須先敬三寶。所以然者,三寶即是一切眾生良友福田,若能歸向者,則滅無量罪,長無量福;能令行者離生死苦,得解脫樂。是故弟子某甲等,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
弟子今日所以懺悔者,從無始以來,在凡夫地,莫問貴賤,罪性無量。或因三業而生,或從六根所作,或以內心起諸邪見,或藉外境起於染著。如是五逆,乃至十惡,增長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然其罪相,雖復無量,而為意業,不出有三。何等為三?一者煩惱;二者是業;三者是果報。此三種法能障聖道,及以人天勝妙樂處。是故經中,目為三障。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懺悔除滅此三種障,則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皆悉清淨。是故弟子今日運此增上勝心,懺悔三障。
欲滅此三罪者,當用何等心可令此罪滅?先當興七種心,以為方便,然後此罪乃可得滅。何等為七?一者慚愧,二者恐怖,三者厭離,四者發菩提心,五者怨親平等,六者念報佛恩,七者觀罪性空。
第一慚愧者,自惟[1]我與釋迦如來同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來,已經爾所塵沙劫數;而我等相[2]耽染六塵,流浪生死,永無出期,此實怖畏。可慚,可愧,可羞,可恥。
ᅟᅟ==[1] 「惟」,底本作「性」,據十六卷本《佛名經》卷一改。==
ᅟᅟ==[2] 「相」,疑或為「相與」。==
第二恐怖者,既是凡夫,身、口、意業,常與罪性相應。以是因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畜生、餓鬼,受無量苦。如此實為可驚,可恐,可怖,可懼。
第三厭離者,相與當觀生死之中,唯有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虛假。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若車輪。生、老、病、死,八苦交煎,無時暫息,眾等相與。但觀自身,從頭至足,其中但有卅六物:髪、毛、爪[3]、齒、膿、血、涕、唾、生熟二藏、大腸、小腸、脾、腎、心、肺、肝、膽、𦙽、胃、肪、膏、腦、膜、筋、脉、骨、髓、大小便利,九孔常流。是故經言: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淨。何有智慧者,而當樂此身[4]?生死既有如此種種惡法,甚可患厭。
ᅟᅟ==[3] 「爪」,底本作「抓」,據文意改。==
ᅟᅟ==[4] 引文參見《大般涅槃經》卷二,略有參差。參見《大正藏》第12卷第373頁中欄。==
第四發菩提心者,經言:當樂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六波羅蜜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卅七助菩提法生,從如是等種種功德智慧生如來身。欲得此身者,當發菩提心,求一切種智,常、樂、我、淨,薩婆若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於身命財,無所吝惜[1]。
ᅟᅟ==[1] 引文參見《維摩詰所說經》卷一,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539頁中欄~下欄。==
第五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有我想。何以故?若見怨親,即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執著。執著因緣,生諸煩惱。煩惱因緣,造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
第六念報佛恩者,如來往昔無量劫中,捨頭、目、髓、腦、支節、手、足、國城、妻、子、象、馬、七珍為我等故,修諸苦行,此恩此德,實難酬報。是故經言: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恒沙劫,亦不能報[2]。我等欲報如來恩者,當於此世勇猛精進,汗勞忍苦,不惜身命,建立三寶,弘通大乘,廣化眾生,同入正道。
ᅟᅟ==[2] 引文參見《妙法蓮華經》卷二,參見《大正藏》第9卷第18頁下欄。==
第七觀罪性空者,無有實相。從因緣生,顛倒而有。既從因緣而生,則可從因緣而滅。從因緣而生者,親近惡友,造作無端;從因緣而滅者,即是今日洗心懺悔。是故經言:此罪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故知此罪,從本是空生。
如是等七種心已,緣想十方諸佛、菩薩,恭敬合掌,無量慚愧,洗蕩身心。如此懺悔,云何罪而不滅?云何障而不消?若復正爾悠悠,緩縱情慮,徒自勞形,於事何益?且復人命無常,喻如轉燭,一息不還,便同[1]灰壤[2]。三塗苦報,即身應受。不可以錢財寶貨,遮託求脫。窈窈冥冥,恩赦無期,獨嬰此苦,無代受者。莫言我今生中無有此罪,所以不能懇重懺悔。經中道言:凡夫之人,舉足動步,無非是罪。又復過去生中,皆悉成就無量惡業。追逐行者,如影隨形。若不懺悔,罪惡日深,長淪苦海,實由隱覆。是故弟子等今日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ᅟᅟ==[1] 「同」,底本無,據文意補。==
ᅟᅟ==[2] 「壤」,底本作「壞」,據三十卷本《佛名經》改。==
所言三障者,一曰煩惱,二名為業,三是果報。此三種法,更相由藉。因煩惱故,以起惡業;以因緣故,得苦惡報。是故弟子,今日至心,第一先應懺悔煩惱障。又此煩惱,諸佛、菩薩、入理聖人種種呵責,由此煩惱,以為怨家。何以故?能斷眾生慧命根。故由此煩惱,以之為賊,能劫眾生諸善法。故由此煩惱,以為瀑河,能㵱眾生,入於生死苦海。由此煩惱以羈鎖,能繫眾生於生死獄不得出。故所經六道流轉,四生不絕,惡業無窮,苦果不息,當知皆是煩惱過患。是故弟子等今日運此增上善心,歸依十方諸佛:
南無東方善德佛。
南無南方寶相佛。
南無西方普光佛。
南無北方相德佛。
南無東南方網明佛。
南無西南方上智佛。
南無西北方華德佛。
南無東北方明智佛。
南無下方明德佛。
南無上方香積佛。
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弟子等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1]心識,常懷愚惑,繁滿胸衿。或因三毒,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覺,造一切罪;或因三受,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假,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眾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ᅟᅟ==[1] 「此」,底本作「心」,據《大佛略懺》改。==
又復弟子等無始已來,至於今日,或因四識,造一切罪;或因四流,造一切罪;或因四趣,造一切罪;或因四執,造一切罪;或因四緣,造一切罪;或因四大,造一切罪;或因四縛,造一切罪;或因四食,造一切罪;或因四生,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六道一切眾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又復弟子等無始已來,至於今日,或因五住地煩惱,造一切罪;或因五受根,造一切罪;或因五蓋,造一切罪;或因五慳,造一切罪;或因五見,造一切罪;或因五心,造一切罪。如是等煩惱,無量無邊,惱亂六道一切眾生,今日發露,皆悉懺悔。
又復弟子等無始已來,至於今日,或因六情,造一切罪;或因六識,造一切罪;或因六想,造一切罪;或因六受,造一切罪;或因六行,造一切罪;或因六愛,造一切罪;或因六塵,造一切罪。如是等煩惱,無量無邊,惱亂六道一切四生,今日慚愧發露,皆悉懺悔。
又復弟子等無始已來,至於今日,或因七漏,造一切罪;或因七使,造一切罪;或因八倒,造一切罪;或因八垢,造一切罪;或因八苦,造一切罪,惱亂六道一切四生。今日發露,皆悉懺悔。
又復弟子等無始已來,至於今日,或因九惱,造一切罪;或因九結,造一切罪;或因九上緣,造一切罪;或因十煩惱,造一切罪;或因十緣,造一切罪;或因十一遍使,造一切罪;或因十二入,造一切罪;或因十六知見,造一切罪;或因十八界,造一切罪;或因二十五有,造一切罪;或因六十二見,造一切罪;或因見諦思惟、九十八使、百八煩惱,晝夜熾燃,開諸漏門,造一切罪;惱亂賢聖,及以四生。遍滿三界,彌亘六道,無處可藏,無處可避。今日誠心,向十方諸佛、尊法、聖眾慚[1]愧發露,皆悉懺悔。
ᅟᅟ==[1] 「慚」,底本作「暫」,據文意改。==
願弟子等承是懺悔三毒一切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三慧明、三達朗、三苦滅、三願滿。
願弟子承是懺悔四識等一切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廣四等心,立四信業,四惡趣滅,得四無畏。
願弟子等承是懺悔五蓋[2]等諸煩惱,所生功德,度五道,樹五根,淨五眼,成五分。
ᅟᅟ==[2] 「蓋」,底本無,據文意補。==
願令弟子承是懺悔六愛等諸煩惱,所生功德,願生生世世,具足六神通,滿足六度業,不為六塵惑[3],常行六妙行。
ᅟᅟ==[3] 「惑」,底本作「或」,據文意改。==
又願弟子等承是懺悔七漏、八垢、九結、十纏等一切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坐七淨華,洗塵八水,具九斷智,成十地行。
願以懺悔十一遍使,及十二入、十八界等一切煩惱,所生功德,願十一空解常用,栖心自在,能轉十二行輪,具足十八不共之法,無量功德,一切願滿。
大乘蓮華寶達問答報應沙門品第廿八
爾時,摩竭道場菩提樹華光明不現,其華枯悴,墮落佛前。一切大眾皆悉驚疑,各相謂言:「今此菩提道場樹華,何故墮落?」大眾菩薩,皆生疑惑,不自安隱。爾時,寶達菩薩前白佛言:「云何菩提樹華,皆悉墮落?其華光色,不如於常?一切大眾,皆生疑惑。唯願天尊,為我解說,令此眾中諸座[1]大士,疑惑悉除。」
ᅟᅟ==[1] 「座」,底本作「坐」,據文意改。==
爾時,世尊從三昧起,光顏巍巍,舉身毛孔,皆悉出光。語寶達菩薩言:「汝當善聽,今為汝說。所以菩提樹華墮落失光者,何如上所說,沙門行惡,墮落苦處,受罪無殃。是故菩提樹華,失光墮落。」
寶達前白佛言:「唯願為我說此惡行沙門果報之處。」
佛告寶達菩薩:「東方乃有鐵圍大山,其山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光明,及以火光所不能照,名曰地獄。其獄之中有惡沙門受如是罪。汝可往詣,問[2]諸罪人,云何因緣,來生此處?修何等行,受如是罪?」
ᅟᅟ==[2] 「問」,底本作「門」,據文意改。==
寶達白佛言:「世尊,我無威德見東方阿鼻地獄。」
佛言:「善哉!善哉!汝今但往,令汝得見。」
寶達菩薩禮佛而去,龍飛虛空,徘徊自在。當爾之時,大地震動,於虛空中,雨寶蓮華,飛流而下。爾時寶達一念之頃,往詣東方鐵圍山間。其山崦𭗮,幽冥高峻,其山四方,了無草木,日月威光,都不能照。寶達復前,夾[1]道兩邊,有卅六王,典主地獄[2]。其王名曰𠷐伽噤王、波吉頭王、廣目都王、安頭羅王、虎目見王、陽聲吉王、大諍誦王、吸血鬼王、安得羅王、陀達王、達多羅王、吉梨善王、安唯羅王、寶首王、金樹吉王、大惡聲王、鳥頭王等、虎眼王等、象牙王等、震聲王等、歸首王、衣首王、見首王、廣安王、廣定王、王頭王、立正王、立見王、摩尼羅王、都曹王、部見王、西目王、善目王、龍口王、鬼王、南安王等。
ᅟᅟ==[1] 「夾」,底本作「俠」,據文意改。==
ᅟᅟ==[2] 「地獄」,底本作「獄地」,據文意改。==
卅六王遙見寶達菩薩,皆悉叉手合掌,前行作禮。白言:「大智尊王,云何因緣,入此苦處?亦如旃檀,在伊蘭而生?」
寶達答言:「我聞如來三界人尊說言,東方有鐵圍山,其山幽冥,日月之光所不能照。我故聞之,故來詣汝諸王,前入地獄,行諸罪人。汝等諸王,誰能共我往詣大王前,見諸罪人受苦之者?」爾時,𠷐伽噤王則便與寶達菩薩往詣大王。
爾時,大鬼王遙見寶達菩薩從門而來,光顏從容,即便下座,往前禮拜。白[1]言:「大王,今此惡處,云何怪哉?伊蘭林中,忽生旃檀。」
ᅟᅟ==[1] 「白」,底本原文如此。「白」前疑有脫漏。==
爾時,寶達便前就坐。問鬼王曰:「今此東方地獄,可有幾獄?」鬼王答言:「此山之中,有無量地獄。今此一方,有卅二沙門地獄。」寶達問曰:「卅二地獄,其名云何?」鬼王答曰:「鐵車、鐵馬、鐵牛、鐵驢地獄、鐵衣地獄、鐵珠地獄[2]、烊[3]銅灌口地獄、流火地獄、鐵床地獄、耕[4]田地獄、斫首地獄、燒脚地獄、鐵鏘地獄、飲鐵珠[5]地獄、飛刀地獄、火箭地獄、𦞙肉地獄、身燃地獄、火丸仰口地獄、諍論地獄、雨火地獄、流火地獄、糞屎地獄、鈎[金*陰]地獄、火象地獄、咩聲咬叫地獄、鐵蒺藜地獄、崩埋地獄、燃手脚地獄、銅狗鐵牙地獄、剝皮飲血地獄、解身地獄、鐵屋地獄[6]、鐵山地獄、飛火、咬叫、爪頸地獄。」爾時,鬼王答寶達曰:「地獄受罪,其名如是。」
ᅟᅟ==[2] 「地獄」,底本無,據三十卷本《佛名經》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90頁下欄。==
ᅟᅟ==[3] 「烊」,底本作「洋」,據文意改。==
ᅟᅟ==[4] 「耕」,底本作「𫒝」,據文意改。==
ᅟᅟ==[5] 「珠」,底本作「銖」,據文意改。==
ᅟᅟ==[6] 「鐵屋地獄」,底本無,據三十卷本《佛名經》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90頁下欄。==
佛名經卷第一
〔錄文完〕
(方廣錩修改審定)
〔錄文〕
佛[1]說佛名經卷第二
ᅟᅟ==[1] 「佛」,底本自此始。==
南無虛空寂佛。
南無虛空功德佛。
南無虛空庫藏佛。
南無虛空心佛。
南無虛空多羅佛。
南無無垢心佛。
南無放光世界中現在說法、虛空勝、離塵、無垢塵、平等眼、清淨功德幢、光明華、波頭摩、瑠璃光、寶香象、身勝妙、羅網莊嚴、頂無量日月光明照莊嚴、願上莊嚴、法界善化無障王佛。
彼佛世界中,有菩薩名無比。彼佛授記,不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種種光華、寶波頭摩、金色身普照、莊嚴不住眼、放光照十方世界幢王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心受持、讀誦彼佛及菩薩名,是善男子、善女人超越閻浮提微塵數劫,得陀羅尼。一切諸惡病,不及其身。
南無無量功德寶集樂示現金光明師子奮迅王佛。
南無師子奮迅心雲聲王佛。
南無無垢清淨光明覺寶華不斷莊嚴王佛。
南無寶光月莊嚴智功德聲自在王佛。
南無寶波頭摩智清淨上王佛。
南無善住山王佛。
南無光華種種奮迅王佛。
南無拘蘇摩奮迅王佛。
南無波頭摩華上彌留幢王佛。
南[1]無法幢空俱蘇摩王佛。
南無莎羅華上光王佛。
南無無垢上光王佛。
南無無垢意山上王佛。
南無種種樂說莊嚴佛。
南無無量藥王成就勝王佛。
南無千雲雲雷聲王佛。
南無金光明師子奮迅王佛。
南無善寂智慧月聲自在王佛。
南無善住摩尼山王佛。從此已上六百佛[2]。
ᅟᅟ==[1] 「南」,甲本自此始。==
ᅟᅟ==[2] 「從此已上六百佛」,底本無,據甲本補。==
南無歡藏勝山王佛。
南無普光上勝功德王佛。
南無功德藏增上山王佛。
南無動山嶽王佛。
南無善住諸禪藏王佛。
南無法海潮功德王佛。
南無稱功德山王佛。
南無一切華香自在王佛。
南無銀幢蓋王佛。
南無雷燈幢王佛。
南無月摩尼光王佛。
南無波頭摩上星宿王佛。
南無無量香上王佛。
南無覺王佛。
南無上彌留幢王佛。
南無莎羅華上王佛。
南無因陀羅幢王佛。
南無師子奮迅王佛。
南無俱蘇摩生王佛。
南無微細華佛。
南無說義佛。
南無無量精進佛。
南無無邊彌留佛。
南無離藏佛。
南無無量眼佛。
南無量發行佛[1]。
南無無量發行佛。
南無斷諸難佛。
南無不定願佛。
南無善住諸願佛。
南無無念示現諸佛佛。
南無無[2]量善根成就諸行佛。
南無無垢奮迅佛。
南無不住奮迅佛。
南無妙色佛。
南無無相聲佛。
南無虛空星宿增上王佛。
南無栴檀室佛。
南無樂意佛。
南無善行佛。
南無境界自在佛。
南無樂行佛。
南[1]無樂解脫佛。
南無遠離怖畏毛竪佛。
南無清淨眼佛。
南無進寂靜佛。
南無世間可樂佛。
南無隨世間意佛。
南無隨世間眼佛。
南無寶佛。
南無種種樂說莊嚴佛。
南無無[2]量藥王成就勝王佛。
南無發行難佛。
南無無所發行佛[3]。
南無寶愛佛。
南無羅睺羅佛。
南無羅睺羅天佛。
南無羅睺淨佛。
南無寶慧佛。
南無寶髻佛。
南無寶形佛。
南無羅網手佛。
南無摩尼輪佛。
南無解脫威德佛。
南無善行佛。
南無大愛佛。
南無人面佛。
南無告佛。
南無曼[4]陀羅佛。
南無淨聖佛。
南無淨宿佛。
南無離胎佛。
南無虛空莊嚴佛。
南無集功德佛。
南無師子步佛。
南無功德海佛。
南無摩尼功德佛。
南無廣功德佛。
南無稱成就佛。
南無大如意輪佛。
南無無畏上王佛。
南無俱蘇摩國土佛。
南無功德懷佛。
南無威德佛。
南無華眼佛。
南無喜身佛。
南無慧國土佛。
南無喜威德佛。
南無波頭池智慧奮迅佛。
南無功德聚佛。
南無寂滅慧佛。
南無降魔佛。
南無無上光佛。
南無法自在佛。
南無得世間功德佛。
南無實諦稱佛。
南無智勝佛。
南無智愛佛。
南無得智佛。
南無智幢佛。
ᅟᅟ==[1] 「南無量發行佛」,《大正藏》本作「南無無量發行佛,南無發行難勝佛,南無無所發行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7頁中欄。==
ᅟᅟ==[2] 「無」,甲本無。==
ᅟᅟ==[1] 「南」,乙本自此始。==
ᅟᅟ==[2] 「無」,甲本無。==
ᅟᅟ==[3] 「南無寶佛。南無種種樂說莊嚴佛。南無無量藥王成就勝王佛。南無發行難佛。南無無所發行佛」,《大正藏》本作「南無寶山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7頁中欄。==
ᅟᅟ==[4] 「曼」,底、甲、乙本作「夢」,據十二卷本《佛名經》卷一改,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7頁下欄。==
從此以上七百佛、十二部經、一切賢聖[1]。
ᅟᅟ==[1] 「從此……賢聖」,甲本作「七百」;乙本作「從此已上七百佛」。《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7頁中欄。==
南無羅網光幢佛。
善男子、善女人與一切眾生安穩樂如諸佛者,當讀誦是諸佛名,復作是言:
南無離諸無智曀佛。
南無虛空平等心佛。
南無清淨無垢佛。
南無善無垢藏佛。
南無堅固行佛。
南無精進聲佛。
南無不離一切眾生門佛。
南無斷續過佛。
南無成就觀佛。
南無平等須彌面佛。
南無無障無礙精進堅佛。
南無莎羅華華[1]王佛。
南無無量功德王佛。
南無彌留燈王佛。
南無藥王聲聲王佛。
南無梵聲王佛。
南無妙[2]鼓聲王佛。
南無雲聲王佛。
南無龍自在王佛。
南無世間自在王佛。
南無陀羅尼自在王佛。
南無深王佛。
南無治諸病王佛。
南無藥王佛。
南無鷹王佛。
南無燈王佛。
南無樹提王佛。
南無喜王佛。
南無星宿王佛。
南無雲王佛。
南無雷王佛。
南無莎羅佛。
南無堅固自在王佛。
南無功德聚佛。
南無華聚佛。
南無寶聚佛。
南無寶住持庭燎佛。
南無住持功德佛。
南無住持無障力佛。
南無住持地力進去佛。
南無住持妙無垢位佛。
南無一切寶莊嚴色住持佛。
南無自在轉一切法佛。
南無轉法輪佛。
南無勝威德佛。
南無淨德佛。
南無聖威德佛。
南無大威德佛。
南無師子威德佛。
南無莎羅威德佛。
南無悲威德佛。
南無地威德佛。
南無無垢威德佛。
南無無垢瑠璃佛。
南無無垢臂佛。
南無無垢眼佛。
南無無垢面佛。
南無波頭摩面佛。
南無月面佛。
南無日面佛。
南無日威德莊嚴佛。
南無金色佛。
南無金色形佛。
南無可樂色佛。
南無瞻婆加色佛。
南無能與樂佛。
南無能與眼佛。
南無難勝佛。
南無難降伏佛。
南無斷諸惡佛。
南無難量佛。
南無難成佛。
南無俱蘇摩成佛。
南無甘露成佛。
南無寶成就佛。
南無功德成就佛。
南無日成就佛。
南無華成就佛。
南無成就樂佛。
南無成就功德佛。
南無大勝佛。
南無妙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障佛。
南無婆樓那佛。
南無婆樓那天佛。
南無勇猛仙佛。
南無精進仙佛。
南無無垢仙佛。
南無金剛仙佛。
南無觀眼佛。
南無無障礙佛。
南無住虛空佛。
南無住清淨佛。
南無善住清淨功德寶佛。
南無善疏佛。
南無善思義佛。
南無善化佛。
南無善愛佛。
ᅟᅟ==[1] 「華」,底本無,據甲、乙本補。==
ᅟᅟ==[2] 「妙」,底本無,據甲、乙本補。==
從此已上八百佛、十二部經、一切賢聖[1]。
ᅟᅟ==[1] 「從此……賢聖」,甲本作「八百」;乙本作「從此已上八百佛」。《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8頁上欄。==
南無善眼佛。
南無善親佛。
南無善行佛。
南無善生佛。
南無善華佛。
南無善香佛。
南無善聲佛。
南無善臂佛。
南無善光佛。
南無善山佛。
南無功德山佛。
南無寶山佛。
南無智山佛。
南無勝山佛。
南無上山佛。
南無光明莊嚴佛。
南無大光明莊嚴佛。
南無清淨莊嚴佛。
南無波頭摩莊嚴佛。
南無寶中佛。
南無金剛合佛。
南無碎金剛佛。
南無金剛齊佛[2]。
南無破金剛堅佛[3]。
南無降伏魔佛。
南無不空見佛。
南無愛見佛。
南無現見佛。
南無善見佛。
南無大善見佛。
南無普見佛。
南無無垢見佛。
南無見平等不平等佛。
南無見一切義佛。
南無斷一切障礙佛。
南無斷一切眾生病佛。
南無一切世間愛見佛。
南無上妙佛。
南無大莊嚴佛。
南無一切三昧佛。
南無度一切疑佛。
南無度一切法佛。
南無不取諸法佛。
南無一切清淨佛。
南無一切義成就佛。
南無一切通佛。
南無華通佛。
南無波頭摩樹提奮迅通佛。
南無俱蘇摩通佛。
南無海住持勝智慧奮迅通佛。
南無多摩羅葉栴檀香通佛。
南無常觀佛。
南無常圍遶佛。
南無常不輕佛。
南無常憂佛。
南無常喜佛。
南無常嘆歡喜根佛。
南無常滿足手佛。
南無常舉手佛。
南無常黠慧佛。
南無常修行佛。
南無常精進佛。
南無尼拘律佛。
南無阿叔伽佛。
南無金色佛。
南無華開佛。
南無善決定佛。
南無波頭摩光佛。
南無華身佛。
南無手脚柔軟觸身佛。
南無日輪佛。
南無闇滿足佛。
南無相身身佛。
南無勝威德佛。
南無無垢身佛。
南無波頭摩華身佛。
南無得無礙佛。
南無得願滿足佛。
南無得普照清淨佛。
南無得大無礙佛。
南無至大佛。
南無至大精進究竟佛。
南無大境界佛。
南無大海佛。
南無大樂說佛。
南無大藥王佛。
南無大功德佛。
南無無量香佛。
南無無量精進佛。
南無無量行佛。
南無無量功德佛。
南無寶生佛。
南無無邊功德寶作佛。
南無法作佛。
南無金色作佛。
南無勝作佛。
南無自在作佛。
南無日作佛。
南無大作佛。
南無光作佛[1]。
ᅟᅟ==[2] 「南無碎金剛佛。南無金剛齊佛」,底、乙本同;甲本作「南無金剛齊佛。南無碎金剛佛」。==
ᅟᅟ==[3] 「南無碎金剛佛。南無金剛齊佛。南無破金剛堅佛」,《大正藏》本作「南無金剛齊佛。南無碎金剛佛。南無碎金剛堅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8頁中欄。==
ᅟᅟ==[1] 「南無大作佛」,《大正藏》本作「南無火作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8頁下欄。底本此佛名下有雜寫「南無日天佛」。==
從此已上九百佛、十二部經、一切賢聖[2]。
ᅟᅟ==[2] 「從此……賢聖」,甲本作「九百」;乙本作「從此已上九百佛」。《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7頁中欄。==
南無無畏作佛。
南無樂作佛。
南無燈作佛。
南無賢作佛。
南無覺作佛。
南無華作佛。
南無華勝藏佛。
南無俱蘇摩勝藏佛。
南無憂波羅勝藏佛。
南無波頭摩勝藏佛。
南無功德勝藏佛。
南無決勝藏佛。
南無福德勝藏佛。
南無天勝藏佛。
南無香勝藏佛[1]。
南無大雲藏佛。
南無那羅延藏佛。
南無如來藏佛。
南無功德藏佛。
南無根藏佛。
南無如意藏佛。
南無金剛藏佛。
南無香勝藏佛[2]。
南無得藏佛。
南無勢羅藏佛。
南無山藏佛。
南無波頭摩藏佛。
南無俱蘇摩藏佛。
南無香藏佛。
南無摩尼藏佛。
南無賢藏佛。
南無普藏佛。
南無月無垢藏佛。
南無日藏佛。
南無照藏佛。
南無光明藏佛。
南無月幢佛。
南無功德幢佛。
南無離世間幢佛。
南無華幢佛。
南無寶[3]幢佛。
南無法幢佛。
南無自在幢佛。
南無寶幢佛。
南無無垢幢佛。
南無大幢佛。
南無月無垢幢佛。
南無普照幢佛。
南無彌留幢佛。
南無護妙法幢佛。
南無放光明幢佛。
南無善清淨無垢照幢佛。
南無善清淨光明幢佛。
南無善清淨光明幢佛。
南無香光明佛。
南無虛空光明佛。
南無大光明佛。
南無寶光明佛。
南無火光明佛。
南無日光明佛。
南無月光明佛。
南無日月光明佛。
南無無垢光明佛。
南無火輪光明佛。
南無勝威德香光明佛。
南無寶光明佛。
南無寶照佛[1]。
南無種種多威德王勝光明佛。
南無虛空清淨金色莊嚴威德光明佛。
南無一切法幻奮迅威德光明佛。
南無清淨光明佛。
南無功德寶光明佛。
南無金光[2]明佛。
南無高光明佛。
南無放光光明佛。
南無俱蘇摩光明佛。
南無香光明佛。
南無甘露光明佛。
南無無量寶化光明佛。
南無水月光明佛。
南無寶月光明佛。
南無彌留光明佛。
南無聚集日輪佛。
南無雲光明佛。
南無槃頭耆婆伽華佛。
南無無畏光明佛。
南無法力光明佛。
南無無垢光明佛。
南無清淨光明佛。
南無月光明佛。
南無日光明佛。
南無樹提光明佛。
南無燃火光明佛。
南無焚燒光明佛。
南無羅網光明佛。
南無大光明佛。
南無稱光明佛。
南無普光明佛。
南無無邊光明佛。
南無色光明聲佛。
ᅟᅟ==[1] 「南無香勝藏佛」,底、乙本同;甲本作「南無香勝藏佛。南無香勝藏佛」。《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8頁下欄。==
ᅟᅟ==[2] 「南無香勝藏佛」,底、乙本同;甲本無。==
ᅟᅟ==[3] 「寶」,甲、乙本作「實」。==
ᅟᅟ==[1] 「南無勝威德香光明佛。南無寶光明佛。南無寶照佛」,《大正藏》本作「南無寶照佛。南無寶光明佛。南無勝威德香光明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9頁上欄。==
ᅟᅟ==[2] 「光」,底、乙本同;甲本作「光光」。==
從此已上一千佛、十二部經、一切賢聖[1]。
ᅟᅟ==[1] 「從此……賢聖」,甲本作「一千」;乙本作「已上一千佛」。《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9頁上欄。==
南無虛空聲佛。
南無妙鼓聲佛。
南無師子聲佛。
南無雲聲佛。
南無天聲佛。
南無妙聲佛。
南無梵聲佛。
南無雲妙鼓聲佛。
南無法鼓[2]聲佛。
南無法鼓出聲佛。
南無聲滿法界聲佛。
南無地吼聲佛。
南無普遍聲佛。
南無師子吼聲佛。
南無無量吼聲佛。
南無無分別吼聲佛。
南無驚怖一切魔輪聲佛。
南無降伏一切聲佛。
南無無障礙月慧佛。
南無法無垢月佛。
南無普照月佛。
南無放光明月佛。
南無盧舍那月佛。
南無解脫月佛。
南無稱月佛。
南無功德月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滿月佛。
南無大月佛。
南無月輪清淨佛。
南無日月佛。
南無月慧佛。
南無無垢慧佛。
南無深慧佛。
南無戒慧佛。
南無難勝慧佛。
南無阿僧祇劫修習慧佛。
南無無量功德莊嚴佛。
南無無量功德莊嚴行佛。
南無離劫佛[1]。
南無勝功德王莊嚴威德王劫佛。
南無自在滅劫佛。
南無彌留劫佛。
南無須彌留劫佛。
南無不可說劫佛。
南無金光明色光上佛。
南無龍寂上佛。
南無愛上佛。
南無度上佛。
南無法上佛。
南無金剛上佛。
南無威德上佛。
南無無垢上佛。
南無龍寂上佛。
南無寶上佛。
南無勝寶上佛。
南無莎梨羅上佛。
南無天上佛。
南無波頭摩上佛。
南無香上佛。
南無放香佛[1]。
南無樂香佛。
南無香奮迅佛。
南無香象奮迅佛。
南無香象佛。
南無大香象佛。
南無多羅跋香佛。
南無戒香佛。
南無無邊香佛。
南無普遍香佛。
南無薰[2]香佛。
南無多伽羅香佛。
南無栴檀香佛。
南無曼陀羅香佛。
南無波頭摩香佛。
南無波頭摩手佛。
南無波頭眼佛。
南無波頭摩莊嚴佛。
南無波頭摩起佛。
南無波頭摩勝佛。
南無月勝佛。
南無身勝佛。
南無驚怖勝佛。
南無鬘勝雲佛。
南無功德成就雲佛。
南無寶雲佛。
南無功德雲佛。
南無雲護佛。
南無普護佛。
南無聖護佛。
南無功德護佛[3]。
南無普遍護佛。
南無精進護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上喜佛。
南無實喜佛。
南無師子喜佛。
南無龍喜佛。
南無寶喜佛。
南無實智佛。
ᅟᅟ==[2] 「鼓」,底本無,據甲、乙本補。==
ᅟᅟ==[1] 「南無無量功德莊嚴佛。南無無量功德莊嚴行佛。南無離劫佛。南無勝功德王莊嚴威德王劫佛」,《大正藏》本作「南無無量樂功德莊嚴行慧佛。南無無量功德莊嚴佛。南無勝功德王莊嚴威德王劫佛。南無離劫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9頁中欄。==
ᅟᅟ==[1] 「南無天上佛。南無波頭摩上佛。南無香上佛。南無放香佛」,底本作「南無波頭摩上佛。南無天上佛。南無放香佛。南無香上佛」,據甲、乙本改。==
ᅟᅟ==[2] 「薰」,底、乙本作「董」,據甲本改。==
ᅟᅟ==[3] 「南無聖護佛。南無功德護佛」,底本無,據甲、乙、《大正藏》本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9頁下欄。==
從此已上一千一百佛、十二部經、一切賢聖[1]。
ᅟᅟ==[1] 「從此……賢聖」,甲、乙本作「一千一百」。《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9頁下欄。==
南無喜去佛。
南無善寂靜去佛。
南無大勢佛[2]。
南無甘露勢佛。
南無金剛杵勢佛。
南無無垢處勢佛。
南無不動處勢佛。
南無過三界處勢佛。
南無三昧處勢佛。
南無定處勢佛。
南無不動處勢佛。
南無高去佛。
南無寂滅去佛。
南無師子奮迅佛。
南無善步去佛。
南無無盡佛。
南無海慧佛。
南無住慧佛。
南無勝慧佛。
南無滅諸惡慧佛。
南無寂靜慧佛。
南無修行慧佛。
南無密慧佛。
南無堅慧佛。
南無善清淨慧[3]佛。
南無大慧佛。
南無普慧佛。
南無無邊慧佛。
南無威德慧佛。
南無世慧佛。
南無上慧佛。
南無妙慧佛。
南無快[1]慧佛。
南無觀慧佛。
南無稱慧佛。
南無廣慧佛。
南無栴檀滿慧佛。
南無金剛慧佛。
南無清淨慧佛。
南無覺慧佛。
南無法慧佛。
南無師子慧佛。
南無虎慧佛。
南無苦慧佛。
南無寶慧佛。
南無勝慧佛。
南無勝積佛。
南無勇猛積佛。
南無般若積佛。
南無樂說積佛。
南無香積佛。
南無寶積佛。
南無寶髻佛。
南無功德髻佛。
南無天髻佛。
南無龍髻佛[2]。
南無大髻佛。
南無彌留聚佛。
南無大聚佛。
南無大炎聚佛。
南無寶聚佛。
南無寶手佛。
南無寶手柔軟佛。
南無寶印手佛。
南無寶光明奮迅思惟佛。
南無寶大[3]圍遶佛。
南無寶天佛。
南無寶勝佛。
南無寶高佛。
南無寶堅佛。
南無寶波頭摩佛。
南無寶念佛。
南無寶力佛[1]。
南無寶山佛。
南無寶炎佛。
南無寶炎圍遶佛。
南無寶照佛。
南無放照佛。
南無迭共華佛。
南無妙說佛。
南無月說佛。
南無金剛說佛。
南無寶說佛。
南無寶杖佛。
南無無量寶杖佛[2]。
南無無垢杖佛。
南無無邊杖佛[3]。
南無法杖佛。
南無寶蓋佛。
南無均寶蓋佛。
南無摩尼蓋佛。
南無金蓋佛。
南無奮迅王佛。
南無增上火成就王佛。
南無增上勇猛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智施佛。
南無燃燈佛。
南無燃燈火佛。
南無淨燃燈佛[4]。
ᅟᅟ==[2] 「南無善寂靜去佛。南無大勢佛」,底本作「南無大勢佛。南無善寂靜去佛」,據甲、乙本改。==
ᅟᅟ==[3] 「慧」,底本無,據甲、乙本補。==
ᅟᅟ==[1] 「快」,底本作「決」,據甲、乙本改。==
ᅟᅟ==[2] 「南無功德髻佛。南無天髻佛。南無龍髻佛」,《大正藏》本作「南無龍髻佛。南無功德髻佛。南無天髻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上欄。==
ᅟᅟ==[3] 「大」,底、甲、乙本同,十二卷本《佛名經》卷一作「火」。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上欄。==
ᅟᅟ==[1] 「南無寶念佛。南無寶力佛」,底本無,據甲、乙本補。==
ᅟᅟ==[2] 「南無虛空寂佛……南無無量寶杖佛」(第5行到第357行下),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一,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17頁上欄~第120頁上欄。==
ᅟᅟ==[3] 「南無無垢杖佛。南無無邊杖佛」,底本作「南無無邊杖佛。南無垢杖佛」,據甲、乙、《大正藏》本改。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20頁上欄。==
ᅟᅟ==[4] 「南無淨燃燈佛」,底本無,據甲、乙《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上欄。==
從此已上一千二百佛、十二部經、一切賢聖[1]。
ᅟᅟ==[1] 「從此……賢聖」,甲、乙本作「一千二百」。《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上欄。==
南無功德燃燈佛。
南無福德燃燈佛。
南無寶燃燈佛。
南無大燃燈佛。
南無無邊燃燈佛。
南無火燃燈佛。
南無普燃燈佛[2]。
ᅟᅟ==[2] 「南無無垢杖佛……南無普燃燈佛」(第358行上到第370行),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二,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上欄。==
次禮十二部經、般若海藏。
南無大方等大集經。
南無大方等日藏經。
南無大方等月藏經。
南無大方等大集經。
南無大威德陀羅尼經。
南無法炬陀羅尼經。
南無菩薩見實三昧經。
南無賢劫經。
南無華手經。
南無大灌頂經。
南無菩薩瓔珞經。
南無月燈三昧經。
南無十住斷結經。
南無觀佛三昧經。
南無大方廣十輪經。
南無大方便報恩經。
南無寶雲經。
南無金光明經。
南無法集經。
南無大雲經。
次禮諸大菩薩摩訶薩眾。
南無解脫月菩薩。
南無彌勒菩薩。
南無奮迅菩薩。
南無無所發菩薩。
南無陀羅尼自在王菩薩。
南無無盡意菩薩。
南無堅意菩薩。
南無日藏菩薩[1]。
南無法自在王菩薩。
南無師子吼菩薩。
南無陀羅尼菩薩。
南無寶藏菩薩。
南無常精進菩薩。
南無不休息菩薩。
南無信相菩薩。
ᅟᅟ==[1] 「南無解脫月菩薩……南無日藏菩薩」(第383行上到第387行上),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六,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45頁中欄。==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菩薩。
南無東方九十九億百千萬同名梵勝菩薩。
南無南方九十九億百千萬同名不隣羅菩薩。
南無西方九十九億百千萬同名大功德菩薩。
南無北方九十九億百千萬同名大藥王菩薩。
南無聲聞、緣覺、一切辟支佛。
南無愛見辟支佛。
南無覺辟支佛。
南無乾陀羅辟支佛。南無無妻辟支佛。
南無梨沙婆辟支佛。
南無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過、現、未來三世諸佛。歸命懺悔。
夫論懺悔者,本是改往修來,滅惡興善。人生居世,誰能無過?學人失念,尚起煩惱。羅漢結習,動身、口業。豈況凡夫,而當無過?但智者先[2]覺,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1]蔓。所以積集長夜,曉悟無有,慚愧發露懺悔,豈惟正是滅罪而已,亦復增長無量功德,樹立如來涅槃妙果。若欲行此法者,先當外肅形儀,瞻奉尊像;內起敬[2]意,緣於想法。慊切慇重,生二種心[3]。何等為二?一者,自念我此形命難可常保,一朝散壞,不知此身何時可復。若復不值諸佛、賢聖,遭遇惡友,造眾罪業,復應墮落深坑險趣。二者,自念我此生中,雖得值遇如來正法,為佛弟子。弟子[4]之法,紹繼聖種,淨身、口、意,善法自居。而今我等公自作惡,而復覆藏,言他不知,謂彼不見,隱匿在心,傲然[5]無愧,實凡夫愚惑之甚[6]。即今現有十方諸佛、諸大[7]菩薩、諸天神仙,何故不以清淨天眼,見於我等所作罪惡[8]?又復幽顯靈祇,注記罪福,纖毫無差。夫論作罪之人,命欲終時,牛頭獄卒錄其精神,在閻羅王所辯覈是非。當爾之時,一切怨對,皆來證據,各言汝先屠戮我身,炮煮蒸炙;或言汝先剝奪於我一切財寶,離我眷屬,我於今者,始得汝便。於時現前證據,何得敢諱?唯應甘心,分受宿殃。如經所明,地獄之中,不枉治人。若其平素所作眾罪,心[1]自忘失,是其生時造惡之處,一切[2]諸想,皆現在前,各言汝昔在於我邊,作如是罪,今何得諱?是為作罪無藏隱處。於是閻魔羅王切齒呵責,將付地獄,歷劫窮年,求出莫由。此事不遠,不關他人,正是我身,自作自受。雖父子至親,一旦對至,無代受者。眾等今日及其形休,體無眾疾,各自努力,與性命競大怖,至時悔無所及。是故弟子至心歸依十方諸佛。
ᅟᅟ==[2] 「先」,底、乙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1] 「滋」,底、甲、乙本作「兹」,據文意改。==
ᅟᅟ==[2] 「敬」,底本無,據甲、乙本補。==
ᅟᅟ==[3] 「心」,底、乙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4] 「弟子」,底、乙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5] 「然」,底、甲、乙本無,據十六卷本《佛名經》卷一補。==
ᅟᅟ==[6] 「甚」,底、乙本作「其」,據甲本改。==
ᅟᅟ==[7] 「大」,底、乙本同;甲本作「大地」。==
ᅟᅟ==[8] 「惡」,底本無,據甲、乙本補。==
ᅟᅟ==[1] 「心」,底、乙本同;甲本無。==
ᅟᅟ==[2] 「切」,底、乙本同;甲本無。==
南無東方破疑淨光佛。
南無南方無憂功德佛。
南無西方華嚴神通佛。
南無北方月殿清淨佛。
南無東南方破一切闇佛。
南無西南方大哀觀眾生佛。
南無西北方漚鉢華殊勝月王佛。
南無東北方金剛堅強自在力王佛。
南無上方斷一切疑佛。
南無下方離一切憂佛。
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弟子等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積聚無明,障閉[1]心目,隨[2]煩惱性,造三世罪。或耽染愛著,起於貪欲煩惱;或瞋恚、忿怒、懷恨、煩惱;或[3]惛憒、瞪矒、不了煩惱;或我慢、自高、輕傲煩惱;疑惑正道、猶豫煩惱;謗無因果、邪見煩惱;不識緣假、著我煩惱;迷於三世,執斷常煩惱;朋狎惡法,起見取煩惱;[怡-台+辟]稟邪師,造戒取煩惱;乃至一等四執橫計煩惱。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ᅟᅟ==[1] 「閉」,底、乙本同;甲本無。==
ᅟᅟ==[2] 「隨」,底本作「隨順」,據甲、乙本刪。==
ᅟᅟ==[3] 「或」,底、乙本同;甲本作「惑」,通「或」。==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守惜堅著,起慳吝煩惱;不懾六情,奢誕煩惱;心行弊惡,不忍煩惱;怠惰[4]緩縱,不勤煩惱;情慮躁動,覺[5]觀煩惱;觸境迷惑,無知解煩惱;隨世八風,生彼我煩惱;諂曲面譽,不直心煩惱;橫強難觸,不調和煩惱;易忿難悅,多含恨煩惱;嫉妒繫刺,狠[6]戾煩惱;凶險暴害,諂毒煩惱;乖背二諦,執相煩惱;於苦、集、滅、道,生顛倒煩惱;隨從生死十二因緣,流轉煩惱;乃至無始無明住地,恒沙煩惱[7];起四住地,構於三界苦果煩惱。如是如是諸煩惱無量無邊,惱亂賢聖、六道四生。今日發露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ᅟᅟ==[4] 「惰」,底、乙本作「墮」,據甲本改。==
ᅟᅟ==[5] 「覺」,底本作「學」,據甲、乙本改。==
ᅟᅟ==[6] 「狠」,底、甲、乙本作「佷」,「佷」、「狠」通,今正作「狠」。==
ᅟᅟ==[7] 「惱」,底、乙本同,甲本作「惱惱」。==
弟子等承是懺悔貪、瞋、癡等一切煩惱,生生世世折憍慢幢,竭愛欲水,滅瞋恚火,破愚癡暗。拔斷疑根,裂諸見網。深識三界,猶如牢獄。四大毒蛇,五陰怨賊,六入空聚,愛詐親善。修八聖道,斷無明源,正向涅槃,不休不息。卅七品,心心相應,十波羅蜜,常現在前。
大乘蓮華寶達菩薩問答報應沙門經
寶達即便入地獄中,上高樓頭,四顧望視,見罪人等各從四門哮叫而入。寶達前入鐵車、鐵馬、鐵牛、鐵驢,此四小獄併為一地獄。云何名曰鐵車、鐵馬、鐵牛、鐵驢地獄?此地獄方圓縱廣十五由旬,其中鐵城高一由旬,猛火輝赫烟燃。其車鐵作,炎赫熾燃。中有鐵牛,其身亦燃。頭角毛尾,皆如鋒釯,毛中火燃,烟炎俱出。其鐵馬者,身毛駿尾,利如刀鋒,毛尾[1]火燃,烟炎俱出。其鐵驢者,亦復如是。其地獄中,有鐵蒺藜,利如鋒釯,鐵鏘繚[2]亂,遍布其地。其鏘火燃,猛熾於前。
ᅟᅟ==[1] 「尾」,底本無,據甲、乙本補。==
ᅟᅟ==[2] 「繚」,底、甲本作「尞」,古「燎」字。據文意改。==
爾時,北門之中有五百沙門,咩聲哮叫,眼口中[3]火出,唱如是言:「云何我今受如此苦?」獄卒、夜叉、馬頭羅剎手捉三鈷鐵叉,望背而鐘,胸前而出;復有鐵索來繼[1]其臂,其索火燃,燒罪人臂;復有鐵枷,枷罪人咽,其枷八方,利如鋒釯,烟火猛熾,燒罪人頸。爾時,罪人宛轉倒地,而不肯前。馬頭羅剎手捉鐵棒,望頭而打。罪人身體,碎如微塵。復有餓鬼,來食其肉;復有餓狗,來飲其血。馬頭羅剎踏地[2]言「活」,罪人即活。爾時,鐵牛吼喚刨[3]地,其牛吼喚,來向罪人。罪人迫迮,宛轉於地。馬頭羅剎手捉鐵叉,叉[4]着車上。罪人跳踉,復墮牛上,牛毛仰刺,從腹而入,背上而出。牛[5]復跳踉,復墮馬上,馬毛仰刺,亦如鋒釯。馬尾𣭱之,身即碎爛,須臾還活。爾時,鐵馬舉脚連蹴,身碎如塵,須臾還活。復騎鐵驢,驢即跳踉,罪人墮地,驢便大瞋,舉脚連蹴,須臾還活。一日一夜,受罪無量。
ᅟᅟ==[3] 「中」,底、乙本同;甲本無。==
ᅟᅟ==[1] 「繼」,底、甲、乙本同,疑為「繫」。==
ᅟᅟ==[2] 「地」,底、乙本同;甲本無。==
ᅟᅟ==[3] 「刨」,底、甲、乙本作「抱」,據文意改。==
ᅟᅟ==[4] 「叉」,底、甲本同;乙本作「又」。==
ᅟᅟ==[5] 「牛」,底、乙本無,據甲本補。==
寶達問馬頭羅剎曰:「此諸沙門云何如是?」
羅剎答曰:「此諸沙門,受佛禁戒,不慎將來,但取現在。違犯淨戒,故作惡業,畜不淨財,乘車騎馬,走驢治生[6],心無慈善,不護威儀,受人信施,惡因緣故,墮此地獄百千萬劫。若得為人,身不具足,聾盲閉塞,不見三寶,不聞正法。」
ᅟᅟ==[6] 「生」,底、乙本無,據甲本補。==
寶達聞之,悲泣歎曰:「云何沙門,應出三界;云何惡業,受如是罪?」
寶達捫淚,悲泣而去。
佛名經卷第二[1]
ᅟᅟ==[1] 「二」,底、甲、乙本至此止。==
〔錄文完〕
(方廣錩修改審定)
〔錄文〕
佛說佛名經卷第三[1]
ᅟᅟ==[1] 「佛說佛名經卷第三」,底、甲本殘,據文意補。==
南無月燃燈佛。
南無日燃燈佛。
南無日月燃燈佛。
南無雲聲燃燈佛。
南無大海燃燈佛。
南無忍辱輪燃燈佛。
南無世燃燈佛。
南無光明遍照十方燃燈佛。
南無照諸趣燃燈佛。
南無破諸闇燃燈佛。
南無一切世成就燃燈佛。
南無諦寶幢摩尼勝光佛。
南無淨華宿王智佛。
南無俱蘇摩見佛。
南無不散佛。
南無散華佛。
南無不散華佛。
南無放光明佛。
南無千光明佛。
南無六十光明佛。
南無觀光明佛。
南無無障礙光明佛。
南無放淨光明佛。
南無無邊光明佛。
南無波頭摩光明佛。
南無福德光明佛。
南無智光明佛。
南無月光明佛。
南無日光明佛。
南無無礙光明佛。
南無奮迅恭敬稱佛。
南無無比佛。
南無功德稱佛。
南無寶稱佛。
南無無垢稱佛。
南無無垢德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勇猛德佛。
南無華德佛。
南無歡喜德佛。
南無龍德佛。
南無功德海佛。
南無淨德佛。
南無淨天佛。
南無供養佛。
南無淨聲佛。
南無淨妙聲佛。
南無出淨聲佛。
南無普智輪光聲佛。
南無大聲佛[1]。
南[2]無雲勝聲佛。
南無安隱聲佛[3]。
南無樂聲佛。
南無妙鼓聲佛[4]。
南無天聲佛。
南無月聲佛[5]。
南無日聲佛。
南無波頭摩聲佛。
南無師子聲佛[6]。
南無福德聲佛。
南無金剛聲佛。
南無自在聲佛。
南無慧聲佛。
南無妙聲佛。
南無選擇聲佛。
南無甘露聲佛。
南無淨幢佛。
南無金剛幢佛。
南無法幢佛。
南無住持法佛。
南無樂法佛。
南無護法佛。
南無曇無竭佛[1]。
南無法奮迅佛。
南無法界華佛。
南無護法眼佛。
南無燃[2]法庭燎佛。
南無法自在佛。
南無人自在佛。
南無功德自在佛。
南無聲自在佛。
南無世自在佛。
南無觀世自在佛。
南無無量自在佛。
南無意住持佛。
南無地住持佛。
南無尼彌住持佛。
南無器住持佛。
南無功德性住持佛。
南無勝色佛。
南無轉發起佛。
南無一切觀形示佛。
南無發一切無厭足行佛。
南無發成就佛。
南無善護佛。
南無善思惟佛。
南無善喜佛。
南無善處佛。
南無普禪佛。
南無甘露功德佛。
南無善眼佛。
南無師子仙佛。
南無佛眼佛。
南無合聚佛。
南無疾智勇佛。
南無善住佛。
南無實行佛。
南無師子手佛。
南無海佛。
南無善思惟佛。
南無稱[1]佛。
南無住慈佛。
南無善夜摩佛。
南無善行佛。
南無善功德佛。
南無善色佛。
南無善識佛。
南無善心佛。
南無善光佛。
南無師子月佛。
南無不可勝佛。
南無不可勝無畏佛。
南無無量佛。
南無速興佛。
南無不動心佛。
南無應稱佛。
南無應不怯弱聲佛。
南無不厭足藏佛。
南無不盡佛。
南無不可動佛。
南無名無畏佛。
南無名自在護世間佛。
南無名龍自在聲佛。
南無名法行廣慧佛。
南無名妙勝自在相通稱佛。
南無名妙勝自在勝佛。
南無名樂法奮迅佛。
南無名法界莊嚴佛。
南無名大乘莊嚴佛。
南無名寂靜王佛。
南無名解脫行佛。
南無名大海彌留起王佛。
南無名合聚那羅延王佛。
南無名散壞堅魔輪佛。
南無名精進根寶王佛。
南無名佛法波頭摩佛。
南無名得佛眼分陀利佛。
南無名隨前覺覺佛。
南無名平等作佛。
南無名初發心念遠離一切驚怖無煩惱起功德佛[1]。
南無名金剛[2]奮迅佛。
南無名寶像光明[3]奮迅佛。
南無名破壞魔輪佛。
南無名初發心成就不退勝輪佛。
南無名寶蓋起無畏光明佛。
南無名教化菩薩佛[4]。
南無名初發心念斷疑斷煩惱佛。
南無名光明破闇起三昧王佛。
ᅟᅟ==[1] 「南無月燃燈佛……南無大聲佛」,底、甲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中欄。==
ᅟᅟ==[2] 「南」,底本自此始。==
ᅟᅟ==[3] 「南無安隱聲佛」,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中欄。==
ᅟᅟ==[4] 「南無妙鼓聲佛」,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中欄。==
ᅟᅟ==[5] 「南無月聲佛」,底本殘,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中欄。==
ᅟᅟ==[6] 「南無波頭摩聲佛。南無師子聲佛」,《大正藏》本作「南無師子聲佛。南無波頭摩聲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中欄。==
ᅟᅟ==[1] 「南無護法佛。南無曇無竭佛」,《大正藏》本作「南無曇無竭佛。南無護法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中欄。==
ᅟᅟ==[2] 「燃」,《大正藏》本作「然」,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下欄。==
ᅟᅟ==[1] 「稱」,《大正藏》本作「稱王」,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下欄。==
ᅟᅟ==[1] 「佛」,《大正藏》本作「佛。南無名教化菩薩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2] 「金剛」,《大正藏》本作「金剛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3] 「光明」,《大正藏》本作「光明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4] 「佛。南無名教化菩薩佛」,《大正藏》本作「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是諸佛如來名,十方世界眾生[5]無眼者,誦必得眼。
ᅟᅟ==[5] 「是諸佛如來名,十方世界眾生」,《大正藏》本作「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得聞是諸佛名者,永離業障,不墮惡道,若」,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南無十千同名星宿佛。
南無一切星宿如來。
南無三十千同名釋迦牟尼佛。
南無一切釋迦牟尼如來。
南無二億同名拘隣佛。
南無一切拘隣如來[1]。
南無十八億同名實法勝決定佛。
南無一切實法勝決定如來[2]。
南無十八億同名日月燈佛。
南無一切日月燈如來[3]。
南無千五百同名大威德佛。
南無一切大威德如來[4]。
南無千五百同名日佛。
南無一切日如來[5]。
南無四萬四千同名面佛。
南無一切面如來[1]。
南無萬千同名堅固自在佛。
南無一切堅固自在如來[2]。
南無萬八千同名普護佛。
南無一切普護如來[3]。
南無千八百同名舍摩他佛。
南無舍摩他如來[4]。
ᅟᅟ==[1] 「拘隣如來」,《大正藏》本作「同名拘隣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2] 「實法勝決定如來」,《大正藏》本作「同名實法勝決定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3] 「日月燈如來」,《大正藏》本作「同名日月燈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4] 「大威德如來」,《大正藏》本作「同名大威德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5] 「日如來」,《大正藏》本作「同名日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1] 「面如來」,《大正藏》本作「同名面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2] 「堅固自在如來」,《大正藏》本作「同名堅固自在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3] 「普護如來」,《大正藏》本作「同名普護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ᅟᅟ==[4] 「舍摩他如來」,《大正藏》本作「一切同名舍摩他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上欄。==
劫名善眼,彼劫中有七十二那由他如來成佛。我悉歸命彼諸如來。
劫名善見,彼劫中有七十二億如來成佛。我悉歸命彼諸如來。
劫名淨讚歎,彼劫中有一萬八千如來成佛。我悉歸命彼諸如來。
劫名善行,彼劫中有三萬二千如來成佛。我悉歸命彼諸如來。
劫名莊嚴,彼劫中有八萬四千如來成佛。我悉歸命彼諸如來。
南無現在住十方世界不捨命說法諸佛。
所謂安樂世界中,阿彌陀如來[1]為上首。
樂[2]世界中,阿閦如來為上首。
袈[3]裟幢世界中,碎金剛堅如來為上首。
不[4]退輪吼世界中,清淨光波頭摩華身如來為上首。
無[5]垢世界中,法幢如來為上首。
善[6]燈世界中,師子如來為上首。
善[7]住世界中,盧舍那藏為上首。
難[8]過世界中,功德華身如來為上首。
莊[1]嚴慧世界中,一切通光明如來為上首。
鏡[2]輪光明世界中,月智如來[3]為上首。
華[4]勝世界中,波頭摩勝如來為上首。
波頭華[5]勝世界中,賢勝如來為上首。
不[6]瞬世界中,普賢如來為上首。
普[7]賢世界中,自在王如來為上首。
不[8]可勝世界中,成就一切義如來為上首[9]。
娑[10]婆世界中,釋迦牟尼如來為上首。
善勝[1]勝如來為上首。
自[2]在幢王如來為上首。
作[3]火光如來為上首。
無[4]畏觀如來為上首。
ᅟᅟ==[1] 「如來」,《大正藏》本作「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以下佛名中的「如來」、「佛」等差異,不一一出註。==
ᅟᅟ==[2] 「樂」,《大正藏》本作「南無妙樂」,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3] 「袈」,《大正藏》本作「南無袈」,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4] 「不」,《大正藏》本作「南無不」,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5] 「無」,《大正藏》本作「南無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6] 「善」,《大正藏》本作「南無善」,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7] 「善」,《大正藏》本作「南無善」,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8] 「難」,《大正藏》本作「南無難」,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1] 「莊」,《大正藏》本作「南無莊」,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2] 「鏡」,《大正藏》本作「南無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3] 「如來」,《大正藏》本作「慧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4] 「華」,《大正藏》本作「南無華」,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5] 「波」,《大正藏》本作「南無波」,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6] 「不」,《大正藏》本作「南無不」,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7] 「普」,《大正藏》本作「南無普」,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8] 「不」,《大正藏》本作「南無不」,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9] 「首」,《大正藏》本作「首。南無華藏世界中,毘盧遮那如來為上首」,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下欄。==
ᅟᅟ==[10] 「娑」,《大正藏》本作「南無娑」,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中欄。==
ᅟᅟ==[1] 「善勝」,《大正藏》本作「南無善說」,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2] 「自」,《大正藏》本作「南無自」,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3] 「作」,《大正藏》本作「南無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4] 「無」,《大正藏》本作「南無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如是等上首諸佛,我以身業、口業、意業,遍滿十方,一時[5]禮拜,讚歎、供養。所謂彼佛[6]所說法[7]甚深境界、不可量境界、不可思議境界、無量境界等,我悉以身業、口業、意業[8]遍滿十方,禮拜、讚歎、供養。所謂彼佛[9]世界中不退菩薩僧、不退聲聞僧,我悉以身業、口業、意業[10]遍滿十方,頭面禮足,讚歎、供養。
ᅟᅟ==[5] 「時」,《大正藏》本作「切」,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6] 「所謂彼佛」,底本作「所謂彼佛所謂彼佛」,據文意刪。《大正藏》本作「彼諸如來」,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7] 「說法」,《大正藏》本作「說妙法」,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8] 「身業、口業、意業」,《大正藏》本作「身、口、意業」,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9] 「所謂彼佛」,《大正藏》本作「彼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10] 「身業、口業、意業」,《大正藏》本作「身、口、意業」,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南無名降伏魔人自在佛。
南無名降伏貪自在佛。
南無名降伏瞋自在佛。
南無名降伏癡自在佛。
南無名降伏怒自在佛。
南無名降伏見自在佛。
南無名降伏諸戲自在佛。
南無名了達法自在佛。
南無名得神通自在稱佛。
南無名得勝業自在稱佛。
南無名起施自在稱佛。
南無名起清淨戒自在稱佛。
南無名起忍辱人自在稱佛。
南無名起精進[1]自在稱佛。
南無名起禪[2]人自在稱佛。
南無名福德清淨光明自在佛。
南無名起陀羅尼自在稱佛。
南無高勝如來。
南無光明勝如來。
南無大勝如來。
南無散香上勝如來。
南無多寶[1]如來。
南無月上勝如來。
南無賢上勝如來。
南無波頭摩上勝如來。
南無無量上勝如來。
南無波頭摩上勝[2]如來。
南無三昧手勝[3]如來。
南無大海深勝如來。
南無善說名勝如來[4]。
南無阿僧祇精進住勝如來。
南無樂[5]一切法莊嚴如來。
南無寶輪威德上勝如來[6]。
南無無量慚愧金色上勝如來。
南無功德海瑠璃金山金色光明如來。
南無寶華普照勝如來。
南無無起邊[7]功德無垢勝如來。
南無日輪上光明勝如來[1]。
南無起多羅王勝如來。
南無樹王吼勝如來。
南無法海潮勝如來。
南無智清淨功德勝如來。
南無樂劫大[2]勝如來。
南無不可思議光明勝如來。
南無寶月光明勝如來。
南無寶賢幢勝如來。
南無寶成就勝如來。
南無寶集勝如來。
南無成就義勝如來[3]。
南無奮迅勝如來。
南無不空勝如來。
南無聞勝如來。
南無海勝如來。
南無住持勝如來。
南無善行勝如來。
南無龍勝如來。
南無波頭摩勝如來。
南無福德勝如來。
南無智勝如來。
南無妙勝如來。
南無賢勝如來。
南無勝賢勝如來。
南無栴檀勝如來。
南無勝栴檀勝如來。
南無無量光明如來。
南無幢勝如來。
南無勝幢[4]如來。
南無無憂勝如來。
南無離一切憂勝如來。
南無寶杖如來。
南無善寶杖如來。
南無句[1]蘇摩勝如來。
南無華勝如來。
南無三[2]奮迅勝如來。
南無樹提勝如來。
南無大勝如來。
南無廣功德勝如來。
南無眾勝如來。
南無普光世界普華無畏王如來。
南無清淨光世界積增長勝上王如來[3]。
南無普蓋世界名均寶莊嚴如來。彼如來授羅網光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一寶髻世界名無量寶境界如來,彼如來授不空奮迅境界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相威德王世界名無量聲如來。彼如來授名即發心轉法輪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名稱世界名須彌留聚集如來。彼如來授名光明輪勝威德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ᅟᅟ==[1] 「精進」,《大正藏》本作「精進人」,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2] 「禪」,《大正藏》本作「禪那」,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1] 「寶」,《大正藏》本作「寶勝」,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2] 「勝」,《大正藏》本作「勝王」,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3] 「勝」,《大正藏》本作「上勝」,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
ᅟᅟ==[4] 「南無大海深勝如來。南無善說名勝如來」,《大正藏》本作「南無善說名勝佛。南無大海深勝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1頁下欄~第122頁上欄。==
ᅟᅟ==[5] 「樂」,《大正藏》本作「樂說」,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ᅟᅟ==[6] 「如來」,《大正藏》本作「佛。南無日輪上光明勝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ᅟᅟ==[7] 「邊」,《大正藏》本作「無邊」,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ᅟᅟ==[1] 「如來。南無日輪上光明勝如來」,《大正藏》本作「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ᅟᅟ==[2] 「大」,《大正藏》本作「火」,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ᅟᅟ==[3] 「南無寶成就勝如來。南無寶集勝如來。南無成就義勝如來」,《大正藏》本作「南無成就義勝佛。南無寶成就勝佛。南無寶集勝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ᅟᅟ==[4] 「勝幢」,《大正藏》本作「勝幢勝」,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ᅟᅟ==[1] 「句」,《大正藏》本作「拘」,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ᅟᅟ==[2] 「三」,《大正藏》本作「三昧」,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ᅟᅟ==[3] 「南無普光世界普華無畏王如來。南無清淨光世界積增長勝上王如來」,《大正藏》本作「南無清淨光世界積清淨增長勝上王佛。南無普光世界普華無畏王如來」,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上欄。==
一千四百[4]。
ᅟᅟ==[4] 「一千四百」,底本作「四百」。據文意改。《大正藏》本無,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中欄。==
南無善住世界名虛空寂如來。彼如來授名月[1]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地輪世界名稱力王如來。彼如來授名智稱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月起光世界名放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光輪[2]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袈裟幢世界名離袈裟如來。彼如來授名無量寶發起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波頭摩華世界名種種華勝成就如來。彼如來授名無量精進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一蓋世界名遠離諸怖毛竪如來。彼如來授名羅網光明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種種幢世界名須彌留聚如來。彼如來授名勝[3]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普光世界名無障礙眼如來。彼如來授名智勝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賢世界名栴檀屋如來。彼如來授名智功德幢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賢慧世界名合聚如來。彼如來授名妙智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寶首世界名羅網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智功德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安樂首世界名寶蓮華勝如來。彼如來授名波頭摩勝功德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稱世界名智華寶光明[1]如來。彼如來授名第一莊嚴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賢臂世界名起賢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寶光明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無畏世界名滅散一切[2]怖畏如來。彼如來授名無畏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彌留幢世界名彌留序[3]如來。彼如來授名合聚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遠離一切憂惱障礙世界名無畏王如來。彼如來授名多聲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法世界名作法如來。彼如來授名智作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善住世界名百一十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勝光明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共光明世界名千上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普光明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多伽羅世界名智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善眼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香世界名寶勝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無量光明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光明首世界名無量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藥王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上首賢世界名無障礙聲如來。彼如來授名淨聲[1]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法世界名羅網光[2]如來。彼如來授名勝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賢入世界名寶智慧如來。彼如來授名智香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憂鉢羅世界名無量勝如來。彼如來授名曇無竭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清淨世界名無量莊嚴如來。彼如來授名寶莊嚴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覺住世界名憂鉢羅勝如來。彼如來授名波頭摩勝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波頭摩住世界名智住如來。彼如來授名寶滿足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智力世界名釋迦牟尼如來。彼如來授名寶牟尼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十方稱世界名智稱如來。彼如來授名無邊精進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喜世界名堅自在[1]如來。彼如來授名寶堅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月世界名寶莎羅如來。彼如來授名普香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娑婆世界名大勝如來。彼如來授名大勝天王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一蓋世界名寶輪如來。彼如來授名星宿鬘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過一切憂障礙世界名不空說如來。彼如來授名不空說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遠離憂惱世界名功德成就如來。彼如來授名無邊勝威德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寂靜世界名稱王如來。彼如來授名勇德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不空見世界名不空奮迅如來。彼如來名不空發行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香世界名香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寶藏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無量吼聲世界名無障礙聲如來。彼如來授名無分別發行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月輪光明世界名稱力王如來。彼如來授名智稱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寶輪世界名寶上勝如來。彼如來授名大道師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寶輪世界名善眼如來。彼如來授名樂行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法世界名波頭摩勝如來。彼如來授名大法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名須彌頂上王如來。彼如來授名智力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名波頭摩勝如來。彼如來授名勝德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陀羅尼輪世界名香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金光明世界名十方稱發如來。彼如來授名智稱發行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智起世界名普清淨增上雲聲王如來。彼如來授名星宿王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常光明世界名無量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大光明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燃燈世界名無量智成如來。彼如來授名功德王光明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燃燈作世界名無量種奮迅如來。彼如來授名無障礙發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種種幢世界名上首如來。彼如來授名那羅延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十方稱世界名佛華成就勝如來。彼如來授名無缺奮迅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金剛住世界名佛華增上王如來。彼如來授名寶火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栴檀窟世界寶形如來。彼如來授名觀世音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藥王世界名不空如來。彼如來授名不空發行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藥王勝上世界名無邊功德精進發如來。彼如來授名不受戒攝受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普莊嚴世界發心生莊嚴一切眾生心如來。彼如來授名佛華手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普蓋世界名蓋鬘如來。彼如來授名寶行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華上光明世界名日輪威德王如來。彼如來授名善住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善莊嚴世界名眾生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寶面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賢世界名無畏如來。彼如來授名不驚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波頭摩世界名波頭摩勝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智象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憂鉢羅世界名智憂鉢勝如來。彼如來授名無境界行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寶上世界名寶作如來。彼如來授名法作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月世界名無量願如來。彼如來授名散華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善住世界名寶聚如來。彼如來授名藥王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香光明世界名莎羅自在王如來。彼如來授名勝惠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華首世界名寶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日德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普山世界名寶山如來。彼如來授名火德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憂蓋入世界名上首如來。彼如來授名上莊嚴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無憂世界名發無邊功德如來。彼如來授名不發觀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一切功德住世界名善上首如來。彼如來授名普至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寶光明世界名須彌光明如來。彼如來授名善住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一切功德住世界名無量境界如來。彼如來授名藥王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莊嚴菩提世界名高妙去如來。彼如來授名思益勝慧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無垢世界名寶華成就功德如來。彼如來授名得勝慧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雲世界名奮迅如來。彼如來授名自在觀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華網覆世界名一切發眾生信發心如來。彼如來授名勝慧菩薩阿耨多[1]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星宿行世界名樂星宿起如來。彼如來授名無憂[2]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寶華世界名勝眾如來。彼如來授名妙勝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無量至世界名無量華如來。彼如來授名香象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華世界名寶勝如來。彼如來授名遠離諸有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種種幢世界名月勝功德如來。彼如來授名斷一切諸難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可樂世界名即發心轉法輪如來。彼如來授名不退轉輪[1]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無畏世界名十方稱名如來。彼如來授名智稱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南無自在世界名伽陵伽如來。
南無安樂世界日輪燈明如來。
南無無畏世界寶勝如來。
南無成就世界智起如來。
南無純樂世界功德王如來。
南無蓋行華世界無障礙如來。
南無金剛輪世界無畏如來。
南無起世界智積如來。
南無善清淨世界無[2]觀相發行如來。
南無普明世界光明輪威德王勝如來。
南無高幢世界因慧如來。
ᅟᅟ==[1] 「月」,《大正藏》本作「月光」,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中欄。==
ᅟᅟ==[2] 「光輪」,《大正藏》本作「光明輪」,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中欄。==
ᅟᅟ==[3] 「勝」,《大正藏》本作「大勝」,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中欄。==
ᅟᅟ==[1] 「明」,《大正藏》本作「明勝」,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下欄。==
ᅟᅟ==[2] 「一切」,底本作「一」,據《大正藏》本補。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下欄。==
ᅟᅟ==[3] 「序」,《大正藏》本作「厚」,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2頁下欄。==
ᅟᅟ==[1] 「聲」,《大正藏》本作「聲聲」,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3頁上欄。==
ᅟᅟ==[2] 「光」,《大正藏》本作「光明」,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3頁上欄。==
ᅟᅟ==[1] 「在」,《大正藏》本作「在王」,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3頁中欄。==
ᅟᅟ==[1] 「多」,甲本北敦01457號自此始。==
ᅟᅟ==[2] 「無憂」,底本作「憂」,據《大正藏》本改。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5頁上欄。==
ᅟᅟ==[1] 「輪」,甲本無。==
ᅟᅟ==[2] 「無」,甲本無。==
一千六百[3]。
ᅟᅟ==[3] 「一千六百」,甲本無。==
南無德世界那羅延如來。
南無無垢世界無垢幢如來。
南無遠離一切憂障世界安隱如來。
南無賢世界遠離諸煩惱如來。
南無一切安樂世界清淨慧如來。
南無無量功德具足世界善思惟發如來。
南無平等平等世界降伏諸怨如來。
南無無畏世界憂波羅勝如來。[1]
南無十二部經、般若海藏。
南無密跡金剛力士經。
南無菩薩處胎經。
南無大悲經。
南無深密解脫經。
南無大集賢護菩薩經。
南無大方等陀羅尼經。
南無海龍王經。
南無央掘摩羅經。
南無無所有菩薩經。
南無僧伽吒經。
南無觀察諸法經。
南無七佛神咒經。
南無菩薩本行經。
南無稱揚[2]諸佛功德經。
南無菩薩藏經。
南無力莊嚴三昧經。
南無須真天子經。
南無首楞嚴三昧經。
南無般舟三昧經。
南無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3]。
南[4]無諸大菩薩摩訶薩眾。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龍勝菩薩。
南無勝成就菩薩。
南無勝藏菩薩。
南無波頭摩勝菩薩。
南無成就有菩薩。
南無地持菩薩。
南無寶掌菩薩。
南無寶印手菩薩。
南無師子意菩薩。
南無師子奮迅吼聲菩薩。
南無虛空藏菩薩。
南無發心即轉法輪菩薩。
南無一切聲差別樂說菩薩[1]。
南無山樂說菩薩。
南無大海意菩薩。
南無龍德菩薩。
南無聲聞、緣覺、一切辟支佛。
南無毘耶離辟支佛。
南無俱薩羅辟支佛。
南無婆藪陀羅辟支佛。
南無無毒淨心辟支佛。
南無寶無垢辟支佛[2]。
南無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過、現、未來三世諸佛。歸命懺悔。
ᅟᅟ==[1] 「南無月燃燈……南無無畏世界憂波羅勝如來」(第5行到第418行),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二,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0頁上欄~第125頁中欄。==
ᅟᅟ==[2] 「稱揚」,甲本作「楊稱」。==
ᅟᅟ==[3] 「經」,甲本北敦01457號至此止。==
ᅟᅟ==[4] 「南」,甲本北敦01672號自此始。==
ᅟᅟ==[1] 「薩」,甲本作「薩。一千七百」。==
ᅟᅟ==[2] 「南無毘耶離辟支佛……南無實無垢辟支佛」(第444行到第446行),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六,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45頁下欄。==
弟子等今者即我,身心寂靜,無諂無障,正是生善滅惡之時。復應各起四種觀行,以為滅罪,作前方便。何等為四?一者,觀於因緣;二者,觀於果報;三者,觀我身心;四者,觀如來身。
第一、觀因緣者:知我此罪,藉以無明,不善思惟,無正觀力,不識其過,遠離善友、諸佛、菩薩,隨逐魔道,行邪險徑,如魚吞鈎,不知其患,如蠶作繭,自縈自縛,如蛾赴火,自燒自爛,以是因緣,不能自出。
第二、觀於果報者:所有諸惡、不善之業,三世流轉,苦果無窮,沉溺無邊,長夜大海,為諸煩惱羅剎所食,未來生死,冥然無崖,設使報德轉輪聖王,王四天下,飛行自在,七寶具足,命終之後,不免[1]惡趣,四空果報,三界尊極,福盡還作牛領中蟲,況復其餘無福德者,而復懈怠,不勤懺悔。此亦譬如抱石沉淵,求出良難。
ᅟᅟ==[1] 「免」,底、甲本作「勉」,錯。據文意改。==
第三、觀我自身,雖有正因靈覺之性,而為煩惱黑暗叢林之所覆蔽,無了因力,不能得顯,我今應當發起勝心,破裂[2]無明顛倒重障,斷滅生死虛偽[3]苦因,顯發如來大明覺慧[4],建立無上涅槃妙果。
ᅟᅟ==[2] 「裂」,底、甲本作「列」,據文意改。下同。==
ᅟᅟ==[3] 「偽」,底本作「為」,據甲本改。==
ᅟᅟ==[4] 「慧」,底本作「惠」,甲本作「慧」,兩字相通,正作「慧」。==
第四、觀如來身,無為寂照,離四句,絕百非,眾德具足,湛然常住,雖復方便入於滅度,慈悲救接,未曾暫捨。生如是心,可謂滅罪之良津,除障之要行。是故弟子等,今日至心歸依[5]十方諸佛。
ᅟᅟ==[5] 「依」,甲本北敦01672號至此止。==
南無東方勝藏珠光佛。
南無南方寶積示現佛。
南無西方法勇智燈佛。
南無北方最勝降伏佛。
南無東南方龍自在王佛。
南無西南方轉一切生死佛。
南無西北方無邊智自在佛。
南無東北方無邊功德月佛。
南無下方海智神通佛。
南無上方一切勝王佛。
如是十方盡空界一切三寶。
弟子等無始以來,至於今日,長養煩惱,日深日厚,日滋日茂。覆蓋慧眼,令無所見。斷除眾善,不得相續。起障不得見佛,不聞正法,不值聖僧。煩惱起障,不見過去、未來、一切善、惡業行,是煩惱障;受人天尊貴,是煩惱障;生色、無色界禪定福樂,是煩惱障;不得自在神通,飛騰隱顯,遍至十方諸佛淨土聽法,是煩惱障;學安那般那數息、不淨觀,是[1]煩惱障;學慈、悲、喜、捨因緣,是煩惱障;學七方便、三觀義,是煩惱障;學四念處、暖、頂、忍,是煩惱障;學聞、思、修第一法,是煩惱障;學空平等、中道解,是煩惱障;學八正道、示相,是煩惱障;學七覺分、不示相,是煩惱障;學於道品因緣觀,是煩惱障;學八解脫、九空,是煩惱障;學於十智三[1]昧,是煩惱障;學三明六通、四無礙,是煩惱障;學六度、四等,是煩惱障;學四攝法廣化,是煩惱障;學大乘心,四弘誓願,是煩惱障;學十明、十行,是煩惱障;學十迴向、十願,是煩惱障;初地、二地、三地、四地明解,是煩惱障;五地、六地、七地諸智見,是煩惱障;學八地、九地、十地雙照,是煩惱障;如是乃至障學佛果,百萬阿僧祇諸行上煩惱。如是行障無量無邊。
ᅟᅟ==[1] 「是」,底本作「諸」,據文意改。==
ᅟᅟ==[1] 「三」,底本重,據文意刪。==
弟子今日誠[2]心歸依,向十方佛、尊法、聖眾,慚愧懺悔,願皆消滅。願藉此懺悔,障於諸行一切煩惱。願弟子等在在處處自在受生,不為法業之所迴轉,以如意通於一念[A1]頃,遍至十方淨諸佛土,攝化眾生於諸禪定甚深境界,及諸知見,通達無礙,心能普同一切諸法,樂說無窮而不染著。得心自在,得法自在,智慧自在,方便自在。令此煩惱及無知結習,畢竟永斷,不復相續。無漏聖道,朗然如日[3]。
ᅟᅟ==[2] 「誠」,底本作「成」,通「誠」。==
ᅟᅟ==[A1] 頃【CB】,項【藏外】==
ᅟᅟ==[3] 「慧自在,方便自在……朗然如日」,共32字,底本無,據十六卷本卷二補,參見七寺本第326行到328行。==
大乘蓮華寶達菩薩問答報應沙門經第三
爾時,寶達菩薩更入地獄,名為鐵衣地獄。云何名鐵衣地獄?其地獄縱廣方圓十六由旬,其地獄中,地有鐵蒺藜,利如鋒釯,遍布其地,烟焰烔[1]燃,鐵衣火燒炎赫,遊行獄中。
ᅟᅟ==[1] 「烔」,底本作「同」,據三十卷本《佛名經》卷三改,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98頁下欄。==
東門之中有八百沙門,仰頭呼天,搥胸大叫,唱如是言:「我今何罪?來入此中。」宛轉倒地,不能復前。馬頭羅剎手捉三鈷鐵叉,望背而鍾,胸前而出,遍身火燃。馬頭羅剎手捉鐵鈎,望骸而鎝。鐵鈎若著,火焰俱起,罪人宛轉,而不肯前。馬頭羅剎手捉鐵棒[2],望頭而搥。復有鐵狗來食其肉;復有餓鬼,來飲其血。其地獄鐵衣繚亂,來著罪人。或有著頭,或有著脚,遍身火燃。一日一夜,受罪無量。
ᅟᅟ==[2] 「棒」,底本作「𫒩」,據文意改。==
寶達菩薩問馬頭羅剎曰:「此諸罪人沙門,云何受如是罪?」馬頭羅剎答曰:「此諸沙門罪人,受佛淨戒,不護威儀,捨正法服,便著俗衣,皆不如法。違佛禁戒,惡因緣故,墮此地獄。」寶達聞之,悲泣而言:
「云何沙門子,名出三界人。云何不自慎,墮此惡道中。
云何不自慎,受此大苦痛。云何得安隱,名為解脫人。」
寶達菩薩說偈已,捫淚而去。
佛名經卷第三
〔錄文完〕
(方廣錩修改審定)
〔錄文〕
佛[1]說佛名經卷第四
ᅟᅟ==[1] 「佛」,底、甲本自此始。==
南無十方光明世界勝力王如來。
南無如是等無量無邊如來。
南無常光明世界無量光明雲香彌留如來。
南無常莊嚴世界降伏男女如來。
南無沉水香世界上勝香如來。
南無常莊嚴世界種種華如來。
南無香蓋世界無邊智如來。
南無栴檀香世界寶上王如來。
南無香世界彌留如來。
南無普喜世界知見一切眾生信如來。
南無不可量世界無邊聲如來。
南無佛華莊嚴世界智功德勝如來。
南無善住世界不動步如來。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如來[2]。
南[3]無華世界無障礙吼聲如來。
南無月世界普寶藏如來。
南無堅住世界迦葉如來。
南無普波頭摩世界觀一切境界鏡如來。
南無栴檀世界上首如來。
南無實世界成就義如來。
南無有月世界成就勝如來。
南無無障礙世界名稱如來。
南無安樂世界斷一切疑如來。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如來。
南無無王王世界勝如來。
南無種種成就世界功德微如來[1]。
南無種種華世界星宿王如來。
南無廣世界無量幢如來。
南無普畏世界月如來。
南無羅網世界羅網光明如來。
南無無驚怖世界淨聲如來。
南無可樂世界現寶如來。
南無離觀世界一切法無所發如來。
南無常稱世界不斷一切眾生發行如來。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如來。
南無常歡喜世界無量奮迅如來。
南[1]無普鏡世界建一切法如來。
南[2]無普照世[3]界普見一切法如來。
南無一切德成就世界成就無邊勝功德如來。
南無無垢世界智起光如來。
南無怖憂鉢羅世界波頭摩勝如來。
南無波頭摩怖世界十方勝如來。
南無華怖世界華成就如來。
南無天世界堅固眾生如來。
南無光明世界知光明如來。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如來。
南無安樂調世界修智如來。
南無安樂世界遠離胎如來。
南無染世界明王如來。
南無雲世界斷一切煩惱[4]如來。
南無普色世界無邊智稱如來。
南無堅固世界栴檀屋勝如來。
南無無比功德世界成就無比勝佛華如來。
南無寶世界善住力王如來。
南無十方[5]上首世界起月光如來。
南無龍王世界上首如來。
歸命如是等無[1]量無邊如來。
南無善住世界善高聚如來。
南無無怖畏世界作稱如來。
南無愛香世界斷諸難如來。
南無成就一切功德善住世界稱親如來。
南無成就一切勢力善住世界稱堅固[2]如來。
南無憂慧世界遠離諸憂如來。
南無稱世界起波頭摩功德如來。
南無華俱蘇摩住世界善散華幢如來。
南無十方名稱世界放光明普至如來。
南無十方上首世界名稱眼如來。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如來。
南無炎慧世界放炎如來。
南無吼世界十方稱名如來。
南無光明世界自在彌留如來。
南無寶光明世界[3]寶光明如來。
南無常歡喜世界炎熾如來。
南無有世界三界自在奮迅如來。
南無無畏世界放光明輪如來。
南無常懸世界眾寂勝如來。
南無波頭摩王世界無盡勝如來。
南無普吼世界妙鼓聲如來。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如來。
南無無畏世界普勝如來。
南無十方名稱世界智稱如來。
南無地世界山王如來。
南無地功德世界波頭摩輪境界勝王如來。
南無燃燈輪世界善住如來。
南無普莊嚴世界莊嚴佛境界如來。
南無倚世界作一切功德如來。
南無歡喜世界畢竟成就佛寶功[1]德如來。
南無星宿行世界智上勝如來。
ᅟᅟ==[2] 「如來」,底本作「諸佛」,據甲本改。《大正藏》本作「佛應知」,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5頁下欄。==
ᅟᅟ==[3] 「南」,丙本自此始。==
ᅟᅟ==[1] 「南無無王王世界勝如來。南無種種成就世界功德微如來」《大正藏》本作「南無光王世界智勝佛。南無普畏世界月佛。南無種種成就世界功德微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5頁下欄。==
ᅟᅟ==[1] 「南」,丁本自此始。==
ᅟᅟ==[2] 「南」,戊本自此始。==
ᅟᅟ==[3] 「世」,甲本自此止。==
ᅟᅟ==[4] 「惱」,底、丁、戊本同,丙本無。==
ᅟᅟ==[5] 「十方」,底、丁、戊本同,丙本作「十方世」。==
ᅟᅟ==[1] 「無」,底、丙、丁本同,戊本作「無無」。==
ᅟᅟ==[2] 「固」,底、丙、戊本同,丁本無。==
ᅟᅟ==[3] 「世界」,底、丁、戊本同,丙本無。==
ᅟᅟ==[1] 「功」,底、丁、戊本同,丙本作「如」。==
一千八百[2]。
ᅟᅟ==[2] 「一千八百」,底、丙本無,據丁、戊本補。==
南無蓋行莊嚴世界智起光明威德王王[3]勝如來。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波頭摩世界波頭摩生王如來。
南無法境界自在佛。南無月中光明佛。
南無香象佛。
南無阿彌陀光明佛。
南無波頭山佛。
南無波頭摩生勝佛。
南無栴檀勝佛。
南無寶積[4]佛。
南無智慧佛。
ᅟᅟ==[3] 「王王」,底、丙、丁本同,戊本作「王」。==
ᅟᅟ==[4] 「積」,底本作「稱」,據丙、丁、戊本改。==
一千七百[1]。
ᅟᅟ==[1] 「一千七百」,底、丙、戊本同,丁本無。==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畏作[2]王佛。
南無功德成就勝佛。
南無光明幢佛。
南無無量功德作佛。
南無功德成就勝佛。
南無一切功德成就勝佛。
南無波頭摩成就勝佛。
南無炬住持佛。
南無寶上勝佛。
南無命色華佛。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3]。
南無上王佛。
南無星宿王佛。
南無無量彌留佛。
南無虛空輪清淨王佛。
南無無量聲佛。
南無寶山佛。
南無種種寶俱蘇摩華佛。
南無勝眾佛。
南無無塵離塵放發佛。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不宿發修[4]行佛。
南無金色華佛。
南無寶舍[5]佛。
南無種種華成就佛。
南無放光明佛。
南無俱蘇摩成佛。
南無放蓋佛。
南無稱力王佛。
南無淨聲佛。
南無勝佛。
南無[1]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無量眾佛。
南無上首佛。
南無無障礙眼佛。
南無破散一切諸趣佛。
南無斷一切疑佛。
南無無相聲佛。
南無畢竟得無邊功德佛。
南無寶成就勝佛。
南無波頭摩上勝佛。
南無寶上佛。
歸命過去、未來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無障礙發修佛。
南無無邊佛。
南無寶彌留佛。
南無日燃燈上勝佛。
南無智成就勝佛。
南無憂鉢羅燃燈佛。
南無十方燃燈佛。
南無賢勝佛。
南無莎羅自在王佛。
南無師子佛。
南無寶彌留佛。
南無毘婆尸佛。
南無妙勝光明佛。
南無功德王光明佛。
南無華佛。
南無無量眼[2]佛。
南無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功德一昧[3]佛。
南無十方燃燈佛。
南無賢勝佛。
南無娑羅自在王佛。
南無師子佛。
南無寶彌留佛。
南無毘婆尸佛。
南無明王佛。
南無上首佛。
南無上首佛。
南無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大龍佛。
南無香上首佛。
南無香勝幢佛。
南無栴檀屋佛。
南無香幢佛。
南無無邊精進佛。
南無十上光明佛波頭摩上佛。
南無驚怖波頭摩華[1]成就王佛。
南無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寶網佛。
南無善住王佛。
南無香勝王佛。
南無與一切樂佛。
南無示一切念佛。
南無不定說佛。
南無能滅一切怖畏佛。南無不住王佛。
南無寶光明佛。
南無與一切眾生安隱佛。
南無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觀無量境[2]界佛。
南無無虛空莊嚴勝佛。
南無無莊嚴佛。
南無修行幢佛[3]。
南無成就驚怖勝華佛。
南無賢勝佛。
南無清淨眼佛。
南無大將佛[4]。
南無上勝高佛。
南無不可勝幢佛。
南無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可依佛。
南無無量無邊佛。
南無香彌留佛。
南無月輪聞王佛。
南無妙彌留寶成就勝佛。
南無聞彌留善勝佛。
南無淨勝佛。
南無無障礙眼佛。
南無無邊功德作佛。
南無威德王佛。
南無願善思惟成就佛。
南無清淨輪王佛。
南無智上佛。
南無精進仙佛。
南無智山佛。
南無方佛佛。
南無大會上首佛。
南無最上首佛。
南無智護佛。
南無上勝佛。
南無現示眾生境界無障礙見佛。
南無不成就境界佛。
南無無障礙光明佛。
南無發光明無礙佛。
南無佛波頭摩上成就勝佛。
南無觀一切佛境界現佛形佛。
南無東方說堅如佛。
南無化聲佛。
南無波頭摩勝佛。
南無寶成就勝佛。
南無海彌留佛。
南無無垢慧佛。
南無智華成就佛。
南無積勝上藏德寂靜佛。
南無離貪境界佛。
南無離一切取佛。
南無不可思議功德成就勝佛。
南無現成就勝佛。
南無無畏去佛。
南無香風佛。
南無無等香光佛。
南無雲妙鼓聲佛。
南[1]無功德成就勝佛。
南無無量奮迅境界彌留聚佛。
南無香勝彌留佛。
南無無量彌留佛。
南無無量光明佛。
南無普見佛。
南無無畏佛。
南無得無畏佛。
南無月燃燈佛。
南無火燃燈佛。
南無勝修佛。
南無勝眾佛。
南無金剛成佛。
南無智自在王佛。
南無智力稱佛。
南無無畏勝佛。
南無功德王光明佛。
南無善眼佛。
南無堅自在王佛。
南無彌留王佛。
南無虛空彌留寶勝佛。
南無賢上勝佛。
南無梵吼聲佛。
南無寶華佛。
南無波頭摩成就勝佛。
南無栴檀香佛。
南無須彌佛。
南無勝莊嚴佛。
南無寶蓋佛。
南無香象佛。
南無無邊勝佛。
南無不空說名佛。
南無不可思議功德王光明佛。
南無無畏王佛。
南無波頭摩上勝佛。
南無常得精進佛。
南無藥王佛。
南無安隱佛。
南無無邊意行佛。
南無無邊境界佛。
南無無邊光明佛。
南無無邊眼[1]佛。
南無金色境界佛。
南無無邊虛空境界佛。
南無星宿王佛。
南無香上勝佛。
南無虛空勝佛。
南無妙勝佛。
南無方作佛。
南無妙彌留佛。
南無無障礙眼佛。
南無堅佛[2]。
南無燃燈佛。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火幢佛。
ᅟᅟ==[2] 「作」,底、丙、戊本同,丁本作「住」。==
ᅟᅟ==[3] 「南無十方光明世界勝力王佛……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二,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5中欄~126頁中欄。==
ᅟᅟ==[4] 「發修」,底、丁、戊本作「發」,據丙本補。==
ᅟᅟ==[5] 「舍」,底、丁、戊本作「合」,據丙本改。==
ᅟᅟ==[1] 「南無」,底、丁、戊本同,丙本作「歸命」。==
ᅟᅟ==[2] 「眼」,底、丁、戊本同,丙本作「明」。==
ᅟᅟ==[3] 「昧」,底、戊本作「味」,據丙、丁本改。==
ᅟᅟ==[1] 「華」,底、丁、戊本無,據丙本補。==
ᅟᅟ==[2] 「境」,底、丙、戊本同,丁本無。==
ᅟᅟ==[3] 「佛」,底、丙本同,丁、戊本作「佛。一千九百」。==
ᅟᅟ==[4] 「南無大將佛」,底、丙、戊、《大正藏》本同,丁本無。==
ᅟᅟ==[1] 「南」,乙本自此始。==
ᅟᅟ==[1] 「眼」,底、丙、丁、戊本同,乙本作「明」。==
ᅟᅟ==[2] 「佛」,底、乙、丙、戊、乙本同,丁本作「佛。二千」。==
一千九百[3]。
ᅟᅟ==[3] 「一千九百」,底、丙、戊本同,丁、乙本無。==
南無賢無垢威德光佛。
南無智積佛。
南無稱力王佛。
南無功德王光明佛。
南無見智佛。
南無波頭摩妙勝佛。
南無成就勝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寶蓮華勝佛。
南無遠離疑成就佛。
南無眾上首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幢王佛。
南無波頭摩功德佛。
南無放光明佛。
南無彌勒佛。
南無光明波頭摩光佛。
南無勝王佛。
南無法幢佛。
南無無量奮迅佛。
南無海須彌佛。
南無妙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不空見佛。
南無無障礙吼聲佛。
南無無量功德勝名光明佛。
南無無分別修行佛。
南無無邊光明佛。
南無善眼佛。
南無南方普寶藏佛。
南無無垢遠離垢解脫[1]佛。
歸命如是等無量無邊諸佛。
南無西方無量華佛。
南無無量照佛。
南無無量光明佛。
南無無量明佛。
南無無量境界佛。
南無無量自[2]在佛。
南無無量奮迅佛。
南無普蓋佛。
南無蓋行佛。
南無寶蓋佛。
南無星宿王佛。
南無善星宿佛。
南無光明輪佛。
南無光明王佛。
南無光明上勝佛。
南無無邊見佛。
南無勝佛。
南無無邊境界奮迅佛。
南無無障礙吼聲佛。
南無大雲光明佛。
南無羅網王佛。
南無善[3]得平等光明佛。
南無波頭摩勝華佛。
南無山王佛。
南無月眾增上佛。
南無高光明佛。
南無合聚佛。
南無不空光明佛。
南無頂勝王佛。
南無北方不空燃燈佛。
南無不空奮迅佛。
南無不空境界佛。
南無不空光明佛。
南無無邊精進佛。
南無莎[1]羅自在王佛。
南無寶莎羅王佛。
南無普蓋佛。
南無蓋莊嚴佛。
南無寶積佛。
南無栴檀屋佛。
南無栴檀香佛。
南無無量光明佛。
南無光明輪莊嚴彌留佛。
南無無障礙眼佛。
南無無量眼佛。
南無寶成就佛。
南無一切功德佛。
南無佛華成就功德佛。
南無善住慧佛。
南無無量步佛。
南無不空勝佛。
南無寶步佛。
南無無邊修行佛。
南無無邊莊嚴勝佛。
南無虛空輪光明佛。
南無無量聲佛。
南無藥王佛。
南無無畏佛。
南無遠離驚怖毛竪佛。
南無功德王光明佛。
南無觀智慧起華佛。
南無虛空寂佛。
南無虛空聲佛。
南無虛空莊嚴成就佛。
南無下方大自[2]佛。
南無妙勝佛。
南無有佛。
南無華勝佛。
南無善生佛[3]。
南無師子勝佛。
南無成就義佛。
南無師子護佛。
南無師子鉀佛。
南無善住山王佛。
南無淨彌留佛。
南無清淨眼佛。
南無不空[1]足步佛。
南無虛空像佛。
南無香勝佛。
南無香山佛。
南無無量眼佛。
南無香積佛。
南無寶眾佛。
南無寶高佛。
南無善住佛。
南無善住王佛。
南無淨彌留佛。
南無堅王佛。
南無光明輪佛。
南無大燃燈佛。
南無不空過佛。
南無善思惟發行佛。
南無師子佛。
南無堅固眾生佛。
南無行勝住王佛。
南無上方無量境界佛。
南無勝王佛。
南無精進勝佛。
南無斷疑佛。
南無善星宿王佛。
南無燃燈佛。
南無光明佛。
南無稱光明佛。
南無善高佛。
南無著蓋佛。
南無明彌留佛。
南無光明輪佛[2]。
南無寶蓋佛。
南無栴檀香佛。
南無栴檀勝佛。
南無須彌聚佛。
南無寶光明佛。
南無堅固王佛。
南無淨功德佛。
南無清淨眼佛。
南無無畏佛。
南無遠離諸畏佛。
南無成就積佛。
南無寶勝佛。
南無山王佛。
南無轉女根佛。
南無無量行佛。
南無最勝光明佛。
南無羅網光明幢佛。
南無因王佛。
南無東南方觀一切佛形鏡如來以為上首[1]。
南無華覺奮迅佛。
南無羅網光明佛。
南無無量光明佛華佛。南無寶堅固佛。
南無初發心[2]轉[3]輪佛。
南無華積佛。
南無千上光明佛。
南無不動步佛。
南無量跡步佛。
南無無量願佛。
南無無邊願佛。
南無無邊境界佛。
南無不定願佛。
南無轉胎佛。
南無轉諸難佛。
南無不行念佛。
南無成就一切念佛。
南無佛虛空佛。
南無有勝佛。
南無西南方成義如來為上首。
南無成就義發行佛。
南無炎佛[1]。
南無常發行佛。
南無善住佛。
南無無量發行佛。
南無無相修行佛。
南無無邊修行佛。
南無普修行佛。
南無燃燈光明作佛。
南無普藏佛。
南無普山佛。
南無無邊形佛。
南無無邊精進佛。
南無羅網光佛。
南無曼[2]陀羅佛。
南無光明輪佛。
南無善見佛。
南無不空說名佛。
南無破一切怖畏佛。
南無無量功德王光明步佛。
南無無邊華佛。
ᅟᅟ==[1] 「脫」,底、丙、丁、戊本同,乙本作「勝」。==
ᅟᅟ==[2] 「自」,底、丁、戊本無,據丙、乙本補。==
ᅟᅟ==[3] 「善」,底、丙、丁、戊本同,乙本作「善住」。==
ᅟᅟ==[1] 「莎」,底、丁、戊、乙本同,丙本作「娑」。==
ᅟᅟ==[2] 「自」,底、丙、丁、戊本同,乙本作「目」。==
ᅟᅟ==[3] 「佛」,底、丙、戊、乙本同,丁本作「佛。二千一百」。==
ᅟᅟ==[1] 「空」,底、丁、戊、乙本同,丙本作「定」。==
ᅟᅟ==[2] 「南無稱光明佛。南無善高佛。南無著蓋佛。南無明彌留佛。南無光明輪佛」,《大正藏》本作「南無光明彌留佛。南無光明輪佛。南無稱光明佛。南無高蓋佛。南無香蓋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8頁中欄。==
ᅟᅟ==[1] 「南無因王佛。南無東南方觀一切佛形鏡如來以為上首」,《大正藏》本作「南無目王佛。南無日月淨明德佛。南無東南方觀一切佛形鏡如來以為上首。南無火然燈佛。南無空過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8頁中欄。==
ᅟᅟ==[2] 「心」,底本無,據丙、丁、戊、乙本補。==
ᅟᅟ==[3] 「轉」,底、丁、戊本作「車」,據丙、乙本改。==
ᅟᅟ==[1] 「南無炎佛」,乙本作「南無炎佛」。《大正藏》本作「南無成就焰佛,南無成就義勝佛,南無善焰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8頁中欄。==
ᅟᅟ==[2] 「曼」,丙、丁、戊、乙本作「蔓」。==
二千一百[3]。
ᅟᅟ==[3] 「二千一百」,底、丙本同,丁、戊本作「二千二百」,乙本無。==
南無無邊吼聲佛。
南無樂積光明功德佛。
南無不二[4]輪佛。
南無無量光明佛華光佛。
南無無量聲佛。
南無無高明佛。
南無堅固自在王佛。
南無日面佛。
南無善明佛。
南無勝功德佛。
南無寶華佛。
南無寶成就佛。
南無月華佛。
南無一切眾生修行佛。
南無轉一切世間佛。
南無無量光明無形佛。
南無無畏佛。
南無一切樂念慎行佛。
南無西北方普香光明如來為上首。
南無發初香光明[1]佛。
南無香山佛。
南無香象佛。
南無香勝佛。
南無香身佛。
南無香勝[2]佛。
南無光王[3]佛。
南無妙波頭摩王佛。
南無佛境界佛。
南無無量境界佛。
南無安樂佛。
南無快勝佛。
南無放光明華[4]佛。
南無華蓋行佛。
南無華帳佛。
南無金華佛。
南無香華佛。
南無高王佛。
南無善導[5]師佛。
南無勝一切眾生佛。
南無轉一切念佛[6]。
南無無量行華佛。
南無無量香佛。
南無普照放光明明佛。
南無普光明佛。
南無普放光明佛。
南無放成就勝華佛。
南無寶羅網像佛。
南無妙光佛。
南無普一蓋國土佛。
南無星宿王佛。
南[1]無合聚佛。
南無不住王佛。
南無香風佛。
南無無[2]邊智境界佛。
南無不空行佛。
南無初發心佛。
南無無障礙眼佛。
南無不空見佛。
南無無量眼佛。
南無燃燈上佛。
南無普光明佛。
南無照光明佛。
南無一切國土一切眾生不斷樂說佛。
南無阿樓那奮迅佛。
南無無跡奮迅佛。
南無東北方斷一切憂惱如來為上首。
南無離憂佛。
南無樂成就功德佛。
南無無畏王佛。
南無勝彌留佛。
南無香山佛。
南無拘隣佛。
南無大體勝佛。
南無寶蓮華勝佛。
南無華成就佛。
南無吼眼佛。
南無勝眾佛。
南無無邊光眼佛。
南無月勝光明稱佛。
南無星宿王眾增上佛。
南無無邊光明佛。
南無香高山佛。
南無無畏佛。
南無成就勝無畏佛。
南無無邊光照光明佛。
南無香彌留佛。
南無離驚怖成就勝佛。
南無無量功德月成就佛。
南無一切功德莊嚴佛。
南無不可勝幢佛。
南無增上護光明佛。
南無華勝王佛。
南無無邊成就行佛。
南無一切勝佛。
南無虛空輪清淨王佛。
南無無量吼聲佛。
南無無量吼妙聲佛。
南無寶勝功德佛。
南無淨勝佛。
南無無礙香象佛。
ᅟᅟ==[4] 「二」,底、丁、戊、乙本同,丙本作「無」。==
ᅟᅟ==[1] 「明」,底、丁、戊本作「相」,據丙、乙本改。==
ᅟᅟ==[2] 「勝」,底、丙、丁、戊本同,乙本作「輪」。==
ᅟᅟ==[3] 「光王」,底、丙、丁、戊本同,乙本作「光明王」。==
ᅟᅟ==[4] 「華」,底本無,據丙、丁、戊、乙本補。==
ᅟᅟ==[5] 「導」,底、丙、丁、戊本作「道」,據乙本補。==
ᅟᅟ==[6] 「南無勝一切眾生佛。南無轉一切念佛」,戊本無,疑圖版漏拍所致。參見《敦煌寶藏》第2冊第400頁、第401頁。==
ᅟᅟ==[1] 「南」,丙本至此止。==
ᅟᅟ==[2] 「無」,底、戊本無,據丁本補。==
二千二百[1]。
ᅟᅟ==[1] 「二千二百」,丁、戊本作「二千三百」,乙本無。==
南無高光明佛。
南無稱佛[2]。
南無十二部經般若海藏[3]。
南無明度五十校計經。
南無護國菩薩經。
南無超日明三昧經。
南無月上女經。
南無中陰經。
南無須彌藏經。
南無大法鼓經。
南無諸佛要集經。
南無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南無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南無大乘同性經。
南無大集譬喻王經。
南無阿閦佛國經。
南無蓮華面經。
南無迦葉經。
南無孔雀王陀羅尼經。
南無發覺淨心經。
南無無上依經。
南無移識經。
南無未曾有因緣經。
南無諸大菩薩摩訶薩眾。
南無大山菩薩。
南無愛見菩薩。
南無歡喜王菩薩。
南無無邊觀菩薩。
南無無邊觀行菩薩。
南無破邪見魔菩薩。
南無憂德菩薩。
南無成就一切義菩薩。
南無師子菩薩。
南無善住意菩薩。
南無無比心菩薩。
南無那羅德菩薩。
南無因陀羅德菩薩。
南無海天菩薩[1]。
南無沷波羅菩薩。
南無藥王菩薩。
南無盧舍那菩薩。
南無月光菩薩。
南無波頭摩勝藏菩薩。
南無智山菩薩。
南無聲聞、緣覺、一切辟支佛。
南無福德辟支佛。
南無黑辟支佛。
南無直福德辟支佛。
南無識辟支佛。
南無香辟支佛[2]。
南無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過、現、未來三世諸佛。歸命懺悔。
ᅟᅟ==[2] 「南無轉一切念佛……南無稱佛」等442字,乙本無。==
ᅟᅟ==[3] 「南無稱佛。南無十二部經般若海藏」,《大正藏》本作「南無大稱佛」,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9頁上欄。「南無上王佛……南無稱佛」,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三,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26頁下欄~第129頁上欄。==
ᅟᅟ==[1] 「薩」,乙本至此止。==
ᅟᅟ==[2] 「南無福德辟支佛……南無香辟支佛」,此段文字見《大正藏》本卷六,參見《大正藏》第14卷第145頁下欄。==
弟子等略懺煩惱障竟,今當次第懺悔業障。
夫業能莊飾世趣,在在處處。是以思惟,求離世解脫。所以六道果報,種種不同,形類各異,當知皆是業力所作。所以佛十力中,業力甚深。凡夫之人,多於此中,皆生疑惑。何以[1]故?現見世間行善之者,觸向輱軻;為惡之者[2],是事諧[3]偶。謂言凡夫善惡無分,如此計者[4],皆是不能深達業理[5]。何以故?爾經中說言有三種業。何等為三?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現報業者,現在作善作惡,現身受報;生報業者,此生作善作惡,來生受報;後報業者,或是過去無量生中作善作惡,或於此生中受,或在未來無量生中方受其報。向者行惡之人,現在見好,此是過去生報,後報善業熟故,所以現在有此樂果,豈關現在作諸惡業而得好報[6]?行善之人現在見苦者,是過去生中,生報、後報,惡業熟故。現在善根力弱,不能排遣,是故得此苦報,豈關現在作善而招惡報?何以知然?現見世為善之者,為人所讚嘆,人所尊重。故知未來必招樂果。過去既有如此惡業,所以諸佛、菩薩教令親近善友,共行懺悔。善知識者,於得道中,則為利益。是故弟子等今日至誠歸依十方諸佛。
ᅟᅟ==[1] 「何以」,底本殘,據丁、戊本補。==
ᅟᅟ==[2] 「之者」,底本殘,據丁本補。==
ᅟᅟ==[3] 「諧」,底、戊本同,丁本無。==
ᅟᅟ==[4] 「計者」,底本殘,據丁、戊本補。==
ᅟᅟ==[5] 「業理」,底本殘,據丁、戊本補。==
ᅟᅟ==[6] 「報」,底本無,據丁、戊本補。==
南無東方無量離垢佛。
南無南方樹根華王佛。
南無西方蓮華自在佛。
南無北方金剛能破佛。
南無東南方悉檀義勝佛。
南無西南方金海自在王佛。
南無西北方無邊自在王佛。
南無東北方無礙香象王佛。
南無下方得慧幢佛。
南無上方甘露上王佛。
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弟子等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積惡如恒沙,造[1]罪滿天地,捨身與受身,不覺亦不知。或作五逆,深厚濁纏,無間罪業;或造一闡提,斷善根業;輕誣佛語,謗方等業;破滅三寶,毀正法業;不信罪福,起十惡業;迷真返正,癡惑之業;不孝二親,反戾之業;輕慢師長,無禮敬業;朋友無信,不義之業;或作四重、六重、八障聖道,毀犯五戒、破齋業;五篇、七聚,多缺犯業;優婆塞戒,輕重垢業;或菩薩戒不能清淨,如說行業;前後方便,污梵行業;月無六齋,懈怠之業;年三長齋,不常修業;三千威儀,不如法業;八萬律儀,微細罪業;不修身戒,心慧之業;春秋八王,造眾罪業;行十六種,惡律儀業;於苦眾生,無愍傷業;不矜不念,無悲慧業;不拔不[1]濟,無救護業;心懷嫉忌,無度彼業;於怨親境,不平等業;耽荒五欲,不厭離業;或因衣食、園林、池浴,生蕩逸業;或以盛年,放恣情欲,造眾罪業;或善有漏,迴向三有,障出世業。如是等業,無量無邊。今日發露,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ᅟᅟ==[1] 「造」,底、戊本同,丁本無。==
ᅟᅟ==[1] 「不」,底、戊本同,丁本無。==
願弟子等承是懺悔無間等罪諸業,所生福善,願生生世世滅五逆罪,除一闡提。如是輕重諸罪,從今以去,乃至道場,誓不更犯。恒習出世清淨善法,精持律行,守護威儀,如渡[2]海者,愛惜浮囊。六度四等,常標行首;戒、定、慧品,轉得增明。速成如來卅二相、八十種好、十力無畏、大悲三念、常樂妙智、八自在我。
ᅟᅟ==[2] 「渡」,底、丁、戊本作「度」,通「渡」。==
大乘蓮華寶達菩薩問答報應沙門品第廿八
寶達復入鐵珠、洋銅灌口地獄。云何名曰洋銅灌口地獄?其地獄縱廣廿四由旬,周匝[3]鐵城,鐵網羅覆,火焰洞燃,烟火俱熾,間無休息。蒺藜鐵鏘,遍布其地。其地火燃,上至羅網。上徹於下,下徹於上,烟火炎熾,燒煮罪人。其地獄中,有大[1]鐵池,流出火珠,烟焰焚熾,鐵珠灌注,猶如流水,灌罪人口。
ᅟᅟ==[3] 「匝」,底、丁本同,戊本作「還」。==
ᅟᅟ==[1] 「大」,丁、戊本作「火」。==
爾時,南門有五千沙門,口眼火出,唱如是言:「我今云何受如是苦?」宛轉於地,而不肯起。馬頭羅剎手捉三鈷鐵叉,就地而鍾。其叉鈷中,火焰俱出,燒罪人心。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復有鐵鈎,來鈎其舌;復有鐵棒,來搥[2]其頭;復有飛刀,來剝其肉。馬頭羅剎將諸沙門來入流火河中。馬頭羅剎手捉鐵箕[3],鈔鐵火珠,望口而灌。鐵珠入口,背上而出,口眼六根,烟焰[4]俱燃。鐵珠連續,間無休息。
ᅟᅟ==[2] 「搥」,底、戊本同,丁本作「鎚」。==
ᅟᅟ==[3] 「箕」,底本作「萁」,戊本作「其」,據丁本改。==
ᅟᅟ==[4] 「焰」,底、戊本同,丁本作「火」。==
寶達問馬頭羅剎言:「此罪沙門,作何等業?受如是苦。」羅剎答曰:「此諸沙門,不持佛戒,不畏苦報,貪求利養、名聞、稱譽,不生慚愧。犯四重禁,而言清淨。受人信施,貪求飲食。白衣施重,甚為難消,而言我消。不知三寶、四諦、因緣。亦如大海,不知滿足。以是因緣,墮地獄苦。經千萬劫,出生為人,瘖瘂不語。」寶達菩薩聞之悲泣,而說是言:「云何解脫人,今受如是苦?云何已[5]渡海,還沒大海中?云何大富貴,還復貧窮困?云何受淨戒,如犯無所畏?云何得正見,還墮邪見中?」
ᅟᅟ==[5] 「已」,底、丁、戊本作「以」,通「已」。==
寶達說偈已,遂悲泣而去。
佛名經卷第四[1]
ᅟᅟ==[1] 「四」,底、丁、戊本至此止。==
〔錄文完〕
(方廣錩修改審定)
#----------------------------------------------------------------------
#【經文資訊】藏外佛教文獻 第 10 冊 No. 85 佛說佛名經(二十卷本——卷第一~卷第四)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1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藏外佛教文獻」所編輯
#【原始資料】方廣錩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